讲真,最近的车圈,与其说是搞技术,不如说是搞行为艺术,而且是那种三体人看了都觉得需要降维打击一下才能理解的程度。
就说固态电池这事儿,本来是个挺严肃的技术话题,结果硬生生被这帮大哥玩成了一场中外合拍的“不装了,摊牌了”大型真人秀。
故事的开局,是奔驰老师先整的活。他们开着一台装了固actinolite电池的EQS,从德国一路干到了瑞典,全程1200多公里不带充电的。这操作,典中典的德式炫技,潜台词就是:“你们这帮新势力还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看看我们,在你们看不到的地方,已经快要飞升了。”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路测,这是一次“品牌玄学”的紧急充值。奔驰必须证明,它之所以是奔驰,不是因为内饰双联屏,而是因为它依然站在人类汽车工业的珠穆朗玛峰上,哪怕现在只是在峰顶搭了个帐篷演戏。
然而,太阳都要因为这一脚刹车一个趔趄。奔驰的PPT还没凉透呢,国内这帮狼人直接就把桌子给掀了。
国轩高科反手就是一个超级加倍,说我们的固态电池不仅早就路测成功了,续航破千公里跟玩儿一样,而且,最骚的是,今年就要批量交付。你听听,你路测,我量产。你还在秀肌肉,我直接把基因改造药剂当可乐卖了。紧接着,长安、孚能科技一帮人排着队出来官宣,时间表一个比一个激进,目标直指“充电6分钟,干翻1000公里”。
这已经不是竞争了,这是修仙小说里的渡劫现场,大家都在赌,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如果说奔驰是小心翼翼地点燃了一根仙女棒,那国产厂商就是直接引爆了一个军火库。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防御就是直接把餐厅炸了,大家一起在废墟上吃压缩饼干。简直就是疯了!
这种神仙打架,最惨的是谁?是刚提了车的老百姓。
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我太懂这种感觉了。你刚花了几十万,买了一台续aring里程600公里的新车,销售跟你吹这是当下的顶配,未来的主流。你开开心心发了个朋友圈,结果第二天,厂家就告诉你,续航1000公里的下一代产品马上就来,而且充电速度堪比手机。
这感觉,就像你刚买了顶配的RTX 4090,转头老黄就发布了5090,性能翻倍,价格减半,还公开说4090是工业垃圾。你手里的那块卡,瞬间就不香了,变成了时代的眼泪。你的新车,在技术发布会结束的那一刻,就不是交通工具了,它成了一块“电子咸鱼”,在二手车贩子眼里闪烁着“骨折”的光芒。
这种背刺感,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不是技术迭代的阵痛,它是在反复告诉你:兄弟,你又当大冤种了。
但问题来了,固态电池真有这么神?真能让汽车“一把子悟了”?
从技术上讲,是是是,它确实牛。能量密度高,意味着续航长;安全性好,意味着不容易“起火”;循环寿命长,意味着更耐用。这些都是实验室里的金钟罩铁布衫。但讲真,决定一项技术生死的,从来不是实验室。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
你想象一下,一个周日的菜市场门口,你的顶配自动驾驶汽车,搭载着算力堪比天河一号的芯片,面对一个开着老-头乐、后座上绑着一捆大葱、音响里放着《套马杆》、走位如同卡莎开大的大爷。你的车能算出他下一秒是左转、右转、还是原地掉头给你来个“机你太美”?算不出来。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就是现实,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才是所有高大上技术的终极考场。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缺德,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固态电池也一样。你说充电6分钟跑1000公里,电网同意了吗?那个充电桩是雷电法王杨永信亲自设计的吗?在零下三十度的东北,它还能不能保持这么优雅?这些问题,比PPT上的参数要命得多。
所以,国内厂商这么着急官宣量产,真的是技术已经完美无瑕了吗?
我看不一定。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一场表演。你以为是表演给消费者看的?不,主要是表演给资本市场看的。在现在这个“黑暗森林”里,你不大声喊“我有枪”,别人就会默认你是只兔子。你不大声宣布你马上要渡劫成仙,投资人就会觉得你马上要入土为安。
所以,你看,大家都在“发疯”。奔驰的发疯,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信仰”,告诉那些买它的人,你们的信仰没有错。国产厂商的发疯,是为了在掀桌子式的竞争里活下去,告诉所有人,我们不仅能上桌,我们还能把桌子给掀了。
至于那个40万起步的售价,就更有意思了。这根本不是一个商品价格,这是一个“准入资格”。它是在筛选用户,它在说:这项技术,短期内跟普通人没关系。它是一个“期货”,一个写在股价里的美好未来。大家都是在用普通消费者暂时还买不起的技术,打一场关乎企业生死的舆论闪电战。
搞得我最近看我那辆开了三年的车,都觉得它有点眉清目秀了,至少它不会背刺我。
那么,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办?焦虑吗?恐慌吗?
我的建议是,该吃吃,该喝喝。你现在买的车,只要能满足你95%的出行需求,它就是一台好车。不要为了那5%可能永远也用不上的“未来科技”,去透支你当下的快乐。技术的进步是压缩毛巾,看着一小块,泡到水里就无限膨胀,你永远也追不上最新的那一块。
说白了,车企们在进行一场“道诡异仙”式的修炼,它们在用各种夸张的方式汲取市场的养分,让自己变得更强。但这个过程,必然会产生很多光怪陆离的现象。我们作为旁观者,看看热闹就行了。
所以,焦虑吗?焦虑就对了。在这个所有人都在追求“任意门”的时代,要么你技术飞升,要么你营销成神,没有中间态。而我们大多数人,就是负责给这些渡劫的大佬们,在评论区里敲“666”的气氛组。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