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虎发现运动版直接腰斩,五折甩卖! 奔驰GLB降价15万,宝马X3跌破40万大关。 曾经加价排队的合资SUV,如今正以“白菜价”清仓。 这场席卷燃油车市场的价格雪崩,让奥迪Q3顶配狂降11万,本田CR-V跌回15万区间,丰田汉兰达终结加价神话。 经销商坦言:“卖车利润不如一杯咖啡”,而消费者手握20万预算,突然能买奔驰GLC了。 这场燃油车末日狂欢背后,是新能源挤压、国六新规倒逼、消费降级的三重暴击。 当豪华车价格对标国产电动车,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场价格战,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壮转身。
合资品牌包揽降价前十名,上演“自相残杀”大戏。 路虎发现运动版2025款性能科技版直降50%,从19.42万砍到9.19万起步,创下本轮降价最高纪录。 奔驰GLB紧随其后,优惠15.6万后裸车价跌破20万,比国产哈弗H6还便宜。 捷豹E-PACE降11.58万,雪佛兰探界者从18.49万暴跌至10.49万,降幅达43%。 就连奥迪Q3顶配也狂降11万,26万就能开走四环豪车。 更夸张的是现代胜达,四驱旗舰版从30.08万降至18.98万,落地价21万内却仍无人问津。
日系德系神话集体破灭,加价王变打折王。 本田CR-V两驱风尚版终端降价5.8万,指导价20.19万的车16万就能落地,4S店销售从“爱答不理”变成“跪求试驾”。 大众途观L入门版狂降43%,从21.38万降至12.1万,网友调侃“买大众标送车”。 丰田汉兰达混动版直降4.8万,23.18万就能开走,终结了持续十年的加价史。 美系阵营更疯狂,别克推出“买昂科威送威朗”活动,裸车15万拿下2.0T+9AT中型SUV,二手车商直呼不敢收车。
自主品牌被迫参战,3.49万燃油SUV刷新认知底线。 面对合资品牌的价格血洗,奇瑞瑞虎3x降至3.49万元,比五菱宏光MINI EV还便宜,成为首款跌破4万的自动挡SUV。 瑞虎8卓越版从10.99万腰斩至5.99万,标配全景天窗和L2.5智驾系统。 哈弗H6优惠4万,长安CS75 PLUS降价2.8万。 反常的是,传祺GS4等10万级车型降幅达22%,甚至高于部分豪华车。 这种非常规操作,折射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转型期的战略迷茫。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燃油车遭遇降维打击。 比亚迪宋PLUS DM-i月销破3万辆,亏电油耗仅4.5L/百公里,比燃油SUV平均6.8L的油耗优势明显。 碳酸锂价格从60万/吨暴跌至10万/吨,让电动车成本大幅下降。 智能化配置更成致命伤:燃油车的L2级驾驶辅助搭载率仅为新能源车型的1/3。 某日系品牌4S店停车场被新车挤爆,销售坦言库存系数高达3.2,远超1.5的警戒线。
国六RDE法规成最后一根稻草,经销商亏本清仓。 2025年7月起全国实施实际行驶排放测试(RDE),老款燃油车无法达标。 北京某4S店销售透露:“单车利润已不足百元,清不完库存工资都要打白条”。 广汽菲克、讴歌等品牌退出中国市场,降价车型面临“售后无门”风险。 为刺激消费,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最高2万,叠加地方消费券和金融免息,锋兰达国补后做到8万落地。
消费降级改变市场格局,中产放弃品牌溢价。 曾经热衷豪华车的中产家庭,现在转投10万级国产SUV;年轻人抛弃“合资信仰”,拥抱零跑C11等性价比车型。 奔驰GLA和宝马X1都降到20万以内,价格与普通家用车持平。 北方用户成为燃油车最后拥趸,四驱版探岳在严寒地区持续热销。 但保值率崩塌已成定局:2022年购入的丰田RAV4如今降价5万,三年残值率从65%暴跌至48%。
丐版车型暗藏减配陷阱,购车需火眼金睛。 15万的本田CR-V丐版砍掉了倒车影像,18万的大众途观L低配改用织物座椅。 部分经销商推销途昂减配版,阉割座椅通风和全景影像。 本田UR-V新款副驾驶气囊比老款薄了1.2mm,安全性存疑。 有车主爆料,4S店捆绑的天价延保藏有霸王条款:“必须5000公里回店保养”否则失效。
抄底攻略:三招避开韭菜命运。 终身质保是首选,奇骏·荣誉11.98万送动力终身质保,途观L14.29万享整车终身质保,但需全程在4S店保养。 警惕文字游戏,“综合优惠”可能包含保险补贴,实际裸车价未变。 库存车检查有诀窍:2024年12月前的车可再砍5%,重点检测轮胎和电瓶老化情况。 北方用户优选四驱燃油车,南方用户建议转向混动车型。
二手车市场陷入瘫痪,新车降价引发连锁反应。 朋友圈有人刚买降价后的宝马X1,比去年省了8万。 但更多准车主陷入观望:“今天买明天降”的恐慌蔓延。 二手车商拒收频繁降价车型,某车商仓库积压的汉兰达三个月没卖掉。 更棘手的是,部分品牌退出中国导致售后体系崩溃,广汽菲克车主保养要跨省奔波。
技术代差难以弥补,燃油车最后的底牌失效。 现款2.0T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0%,加油3分钟续航600公里的补能优势仍在。 第三代爱信8AT变速箱传动效率达97%,配合博世ESP9.3系统,山路操控稳定性优于同级电动车。 但当比亚迪宋PLUS DM-i起售价13.58万可上绿牌,哈弗枭龙MAX全系四驱15.98万,这些技术优势被价格鸿沟淹没。 48V轻混+L2智驾成为燃油车最后的挣扎。
刚需用户迎来十年最佳购车窗口。 年行驶里程低于1万公里的用户,降价后燃油车全周期成本已与混动车持平。 三四线城市充电困难地区,燃油车仍是务实选择。 丰田锋兰达8.98万起,WLTC油耗4.9L;日产奇骏·荣誉11.98万,轴距2706mm+700L后备箱;大众途观L14.29万配12英寸IQ科技座舱。 这些车型在政策红利下性价比凸显,但需在8月国六RDE缓冲期内抓紧上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