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吹智驾多牛了!车门打不开才是真要命
成都街头那辆烧成空壳的小米SU7,给所有智能车狂热者浇了一盆冰水。2025年10月13日,它撞了,烧了,车门纹丝不动。救援人员用拳头砸、用石头撬,火势蔓延,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在钢铁牢笼里消逝。
然后呢?三天后,雷军站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聚光灯下,慷慨激昂地声讨“黑公关”。台下坐着工信部官员、车企大佬和全球媒体,台上只字不提那扇打不开的车门。这魔幻一幕,比任何科幻大片都刺眼——当一辆车连最基础的逃生功能都成了奢侈品,那些吹上天的“最强大脑”“行泊一体”还有什么意义?
我翻遍了近一个月的行业动态,发现这场悲剧早有预警。2025年9月24日,工信部刚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白纸黑字要求“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为什么?就因为业内早就清楚,这种为了颜值牺牲安全的设计,在断电时就是死亡陷阱。更讽刺的是,给隐藏门把手加一道机械逃生装置,成本不过几十块。可某些车企宁愿把钱砸在营销话术上,也不愿给用户多留一扇生门。
这不是小米第一次栽在同一个坑里。半年前安徽那起事故,同样是碰撞后车门锁死。当时就有工程师私下吐槽:“他们不是做不到,是觉得没必要。”结果呢?半年时间够芯片迭代两次,却不够给车门加个机械开关。直到今天,小米官方依然沉默。倒是一群“米粉”在围攻发声的媒体,逼得《浙江日报》把标题从温和的评论改成了犀利的《切莫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
说实话,我看腻了车企们卷算力、卷屏幕、卷自动驾驶级别。当一辆车连“撞了能开门”这种基础命题都保证不了,再多的智能配置都像在坟头蹦迪。看看隔壁传统车企,哪怕最低配的燃油车,机械门把手都是标配。某些新势力倒好,一边用“颠覆传统”当噱头,一边把百年汽车工业沉淀的安全底线颠覆得干干净净。
现在该清醒了。下次再看到车企吹嘘“全隐藏式门把手”,不妨直接问销售:断电了怎么开门?答不上来的,转身就走。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而某些企业的道歉,可能永远在路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