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出海澳洲订单热,华为上汽高层试驾,北汽蓝谷财报增亏并存

什么叫汽车圈的风云变幻?今天车闻给你来一锅杂烩——极氪登陆澳洲,让澳洲人也能体验中国速度;华为和上汽高层组团试驾尚界H5,堪比电视剧“高管带货”;而北汽蓝谷则用一句财报告诉我们,增长和亏损能并存,现实比广告更有戏剧性。

极氪出海澳洲订单热,华为上汽高层试驾,北汽蓝谷财报增亏并存-有驾

先说极氪7X。头一回出国见世面就把1000台预订单收了,澳洲人民怕不是把“羊肉卷”卖了买车。大家都以为澳洲只产袋鼠,事实证明,袋鼠也喜欢插电。预售价57900-72900澳元,你拿汇率算算人民币,粗略一算27到34万。中国新能源车海外上演“走出去”大戏,极氪这下不用再靠工厂里发朋友圈证明自己国际化。三款车型,每款价格都明码标注,澳洲市场整齐划一,感觉像是在宜家挑家居,挑哪款都自带环保光环。过去我们听说自主品牌出海都是小打小闹,现在极氪一来就是大手笔,脸上的“Made in China”闪瞎了澳洲人的眼。

极氪出海澳洲订单热,华为上汽高层试驾,北汽蓝谷财报增亏并存-有驾
极氪出海澳洲订单热,华为上汽高层试驾,北汽蓝谷财报增亏并存-有驾

再看华为和上汽的“顶流联动”。余承东带着上汽总裁贾健旭试驾尚界H5,这画面像高定香氛对上萨克斯风——都在搞气场。今天的汽车产业大战已不是“你追我赶”,而是“你牵我手”,高管们亲自下场,比起把海报挂楼顶,更像是自带流量的真人秀。尚界H5是华为和上汽“官宣”合作的标杆项目,今年九月就要上市,据说要来一场“上市即上量”的冲刺。两位大佬坐进车里,试一把国产科技和传统制造的交融。如果你觉得试驾不过是走走过场,那你还是低估了“高层刷脸”的魔力,这一波操作,直接让不上量都难。

说完天边的彩虹,来聊点乌云。北汽蓝谷发布中期业绩报告,营业收入95.17亿元,同比增长154.38%。但增速像加了燃料,亏损也没差钱——净亏损23.08亿元。你看,增长和亏损能像车子前后轮,一起转起来。再细化数据,新能源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89.7亿,亏了35.47亿。至于极狐那边,营收有了,利润1820万元,净利润一写就“冒进”到1820亿,财务统计都跟纯电动车一样,时不时来个“加速”。但别误会,极狐销量同比增长近两倍,北汽蓝谷上半年卖了67152台,就是靠增长挥舞着亏损的旗帜。

全行业都在讲“转型”与“创新”,结果谁都没掉队,除了亏损这件事。有人刚出国门,订单爆满;有人在董事长和总裁之间试驾拉扯;有人在Excel表格上做着“增长-亏损”二重唱。如果你要找这其中的深意,不妨反问一句:赚钱和烧钱,谁才是昨天的新闻?在这个行业,问对问题远比答对问题更重要。

极氪出海澳洲订单热,华为上汽高层试驾,北汽蓝谷财报增亏并存-有驾

所谓“销量暴涨”,能不能带来净利润?是否业务扩张能阻止亏损?这些课题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板块天天上演。极氪7X的澳洲订单固然令人开怀,但背后的海外市场竞争、政策壁垒谁都无法回避。尚界H5的上市冲刺,不只是营销,更是两家巨头对智能驾驶与生态化的押注。至于北汽蓝谷,这份财报让人又忧又喜,其实就是一句话:不是所有增长都能兑现为真金白银。

极氪出海澳洲订单热,华为上汽高层试驾,北汽蓝谷财报增亏并存-有驾
极氪出海澳洲订单热,华为上汽高层试驾,北汽蓝谷财报增亏并存-有驾

再说逻辑。如果增长就意味着成功,那么北汽蓝谷的数据就是最佳佐证;但如果亏损代表问题,那销量翻番也是镜中花。汽车行业就是这样,数字会说话,也会骗话。真正的竞争力未必在财报,常常藏在你看不见的技术、管理或者合作关系之中。极氪能够拿下澳洲预订单,靠的是中国新能源车这些年的研发投入;尚界H5试驾背后,离不开两大巨头的供应链互补;而北汽蓝谷尚未扭亏,也在用销量与时间赛跑。

极氪出海澳洲订单热,华为上汽高层试驾,北汽蓝谷财报增亏并存-有驾

结尾怎么收?这个行业永远在变。澳洲订单的丰收是今天的新闻,明天它可能就变成市场份额的新竞争。高管试驾的烟火气是现在的看点,可一转眼大家已经讨论下一步升级。而“增长中的亏损”则像一颗种子,埋在哪家财报都可能发芽。中国新能源汽车,既能卖向世界,也能在财报里演出一场“海市蜃楼”。今天的车闻不是故事,是现实。现实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又引人深思。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