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数据刚出,我还在啃着加班剩下的面包,手机里弹出那条销量榜——本田飞度,一个月卖了75台。我把手机放桌上,盯了好久,这数字怎么看都像报错了。75台,真不是漏了个零吗?对比隔壁比亚迪海鸥,一天就能把飞度一个月的销量撸完,搞得我突然想起医院里清点尸体的流程:核对、复盘、签字盖章,“本田飞度于2024年8月正式宣告死亡”,也算个案由清楚的档案。时光怎么就这么不近人情呢。
飞度这车,曾是我口中的“小型车警戒线”。以前朋友问买什么车,我张嘴就是:“6万预算,买飞度就对了。”GK5,老一代神车,能跑能玩能改,中兴到县城,从工地到大学,哪里都有飞度的身影。不夸张地说,飞度曾是小型车领域的MBTI人格测试——你是什么型人,都会考虑飞度。
为什么大家都爱它?很简单。本田的机械可靠性跟“脊椎动物”一样稳定:不管是工科男还是文青妹,拿飞度当第一部车,从不担心“小毛病”。发动机1.5L地球梦,提速贼快,60公里急加速,路边隔壁五菱都要自愧不如。空间魔术师本田,把身高1米8的我安排到后排也不觉得憋屈。更别说油耗,百公里下6升,老百姓一年省油钱能去两趟安徽黄山。
飞度当年每月卖到一万五,年头最好超过十四万台——按这体量,四个飞度能堆出一幢写字楼。那阵子,去机动车大厅,如果不是来提飞度,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聊天。每家4S都飘着那股汽油味,像是一场青春聚会。
但现在,我数着手指,一个月才75台,还不够一场小型聚餐的入场券。别说“神车”,连“鲜车”都算不上,就像柯达胶卷死在数码时代,诺基亚消失于智能手机前夜,有种莫名悲凉。
到底发生了什么?冷静下来一看,其实答案明晃晃地摆在桌面。飞度的优势,已经完全败在新能源车的逻辑下。
你说燃油省?抱歉,新能源车不是比你省一点,而是省到只剩个位数。家充电,折合一公里几分钱,想努力踩油门都花不掉几块钱;飞度再抠,还是五毛一公里。你说保养方便?电动车跟“小白鼠实验”一样简单:开,充电,检查刹车片,剩下的都跟你没关系。省钱这事,飞度也要掉到地板上。
配置就不用比了。飞度隔壁,比亚迪海鸥一辆车的大屏,比你的后视镜都大,L2级辅助驾驶、手机远程、自带全景天窗,哪怕你不懂汽车,只看交互体验,也能明白什么叫“降维打击”。而飞度改来改去,一颗腹黑的心,硬是把盘刹换成了鼓刹,轮胎缩水,蓝牙消失,电子手刹、自动驻车统统没了,“能用就行”的飞度,如今叫做“原始社会生存挑战版”。
有时候我怀疑,本田是不是在考验人类的忍耐极限:你连倒车影像都不配,不怕车主开去地库直接撞墙?某论坛里飞度车主自称“大冤种”,买车还得背负精神压力,连社交都开始有了家庭矛盾的新段子。飞度,真不是英年早逝,是活生生做成了“自杀式创新”。
看市场数据,比亚迪、五菱海豚、海鸥,成交量都在以万为单位跳,飞度却跌跌撞撞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仿佛老年人在下班高峰路口推小车,没人问津还得自找安全出口。
更扎心的是,其实飞度不是个别病例。整个广汽本田今年前七个月总共卖了17万辆,同比跌了29%;七月单月只有1.6万,同比暴跌51%。雅阁和皓影成了门面,别的车型只能算陪跑。品牌靠一两个旧款拉面子,这路数跟九十年代古董手机差不多,熬一熬,可能还能再熬死一茬忠诚用户。
但市场不会留情面。消费者现在也不是旧社会“有车就行”的思维了。年轻人买车,用的是购物车思维:体验好,界面好,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飞度的那套“机械可靠+空间魔法+省油”的组合拳,面对新能源车像小学生跟大学生比拼写作业——试都不用试,题目都不会。
有时候看到飞度,就像看院里那位80岁的老法医坚守技术岗位,年轻人都去搞大数据诊断了,老人家还在一刀一刀做病理切片。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打法不适合这个时代了。时代淘汰的从来不是老牌子,而是没被及时更新的思路。
说到底,飞度其实没什么错。它只是太过敬业,习惯了十年前的剧本,却忘了市场这场比赛变成了短跑接力。“三年一换代”,配置、体验、智能,更新节奏跟吃饭一样快。飞度还在递交着“老派勤奋”的答卷,而市场已经开始嗑AI-generated的现成成果了。
说实话,看到飞度跌到这种状态,我有点怀疑它未来会不会无人问津到掉出销量榜单。是不是哪天本田决定再出个纯电版,把飞度的魂再拉回来?但纯电飞度,真能让大家“爷青回”吗?还是只会变成“情怀加价版”?这倒不用我来判决。
最后我只能收起我的专业自尊,送给飞度一句黑色幽默:“活着的神车,死于无声。” 时代走得比英雄快,但故事还没完,也许哪天,飞度又会在某个“情怀市集”开启新篇章。只是到时候,还会有多少人关心它,愿意为它掏腰包?
这个话题,本田自己或许都说不清。飞度会翻身吗?如果有纯电版,你还会买吗?又或者,它只是被我们收藏在青春的角落里,做个曾经的故事主角?
不妨都来聊聊你的答案,看咱们能不能把“证据链”延长一点,给飞度多留条归路。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