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汽车产业版图,上演了一场惊天大逆转!曾经连续九年霸榜的“汽车一哥”广东,竟然被安徽拉下了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历史性双双突破1500万辆大关,同比涨幅都超过10%,行业一片红火。然而,省份排名却发生了剧烈变化。安徽以近150万辆的产量(149.94万辆,暴涨近三成),强势登顶全国第一! 而曾经的王者广东,产量骤降至131万辆左右,下滑明显,屈居第二。
安徽凭什么能“逆袭”? 关键在于它早就瞄准了新能源赛道,并且下了“血本”!作为全省的“首位产业”,安徽汽车产业链布局堪称豪华:奇瑞、蔚来、大众、比亚迪、江淮、长安、汉马科技等7大整车巨头齐聚,更有超过3000家零部件企业和1700多家后市场企业环伺左右,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省会合肥更是“强省会”战略的典范,带动全省协同发展,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出口,构建了高效的全链路体系。
奇瑞集团总部位于芜湖,上半年出口超55万辆,稳居中国车企出口榜首,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大关,实力雄厚。江淮汽车则联手华为推出高端品牌“尊界”,首款车型尊界S800定价70万-101万,上市仅67天订单就破万台,展现了冲击高端市场的决心。
广东为何“失守”? 一方面,今年汽车产量统计方式变了!从按“企业总部所在地”统计改为按“实际生产地”统计。这意味着,像比亚迪这样总部在深圳但生产基地遍布全国(西安、长沙、合肥、郑州等九大基地)的企业,其产量不再全部计入广东,数据自然“缩水”。另一方面,广东本土龙头广汽集团表现确实不给力。上半年产量约80万辆,同比下滑近7%,预计净亏损高达18亿至26亿元,其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销量也下跌超14%,拖累了整体表现。
这场“大洗牌”释放了强烈信号: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核心引擎,产业布局正加速向拥有完整产业链和强大制造能力的中部地区转移。统计口径的调整让排名更真实反映生产实力。未来,汽车产业的竞争,拼的不再是规模,而是技术创新、生态布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安徽的崛起,正是“新质生产力”在汽车领域的生动写照。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谁能持续领跑,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