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滴滴网约车还值不值得跑,真得好好掂量,单价不断下降利润空间缩水,再加成本和竞争压力都在增大

我先说句话,现在跑滴滴网约车,真不是以前那么香了。手头有个朋友,张师傅,他从2018年开始跑滴滴,去年跟我吐槽,现在一天十单都难接到了,单价还低得可怜,纯跑收入缩水了不少。这话不是空穴来风,估摸着不少城市,尤其三四线,平均每公里价格直接跌到1元以下——这可不是我瞎说,是个人都能感觉出来的。

你看,现在滴滴官方抽成一般在20%-30%,高峰期还会更高。这抽成就像你做外卖平台的骑手,平台扣一大块,司机其实割肉。举个生活化的比喻,这抽成就好比是你去小区门口开个烧烤档,还得给物业和保安分钱一样,没办法。再加上油费、车辆保养这些落地成本,利润压缩得更厉害。以油车为例,一公里油费大约0.6到0.8元(估算,具体根据车型和浮动),电动车快充便宜点,但也要0.2到0.3元。别小看这数字,一天跑200公里,单是能量消耗就得花几十块,纯费油。

现在滴滴网约车还值不值得跑,真得好好掂量,单价不断下降利润空间缩水,再加成本和竞争压力都在增大-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今年3月份我随机约了两三位跑滴滴的司机,他们也都说,单量明显缩水,和以前高峰时段那会儿比,差太多。而且大家都知道,报名考网约车驾驶员证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上的腿也越来越长。原来一天十五单是常态的活儿,现在能碰上十单算挺幸运。这是不是很奇怪?需求没在哪儿暴跌,供给倒是越来越多了。

跑滴滴是一件综合考量的事。举个例子,江南某二线城市,一个奔驰C级和一辆本田皓影跑滴滴,收入差别不大,隔一段时间维修保养倒差挺远。奔驰保养周期和费用高,油耗也差不多,皓影油耗更低,保养便宜,对司机来说,最终压缩利润的还是日常开销。

讲真,刚开始我以为电动车能彻底解放司机的成本压力。可细算下来,快充便宜,但电池维护和更换成本没那么便宜,尤其是高频次拉客的司机。续航焦虑又会限制跑单时间。这点我得承认,之前想得有点简单,电动车省钱这事儿,没那么绝对。

现在滴滴网约车还值不值得跑,真得好好掂量,单价不断下降利润空间缩水,再加成本和竞争压力都在增大-有驾

还有身体健康,不得不提。我的一个老哥,天天跑滴滴,长期腰疼、眼疲劳,连小病也得挂号挂不上,因为太忙了。人累了,赚钱就不那么顺眼了。累不说,就算兼职跑,赚的钱都快和血汗成反比。最近他在犹豫,是不是得找别的活儿挺好。

不是说滴滴网约车就一点价值没有。部分一线城市,因为人口密度大,业务流转快,如果技术水平高,路线熟,能用策略抢单,收入水平还过得去。对不少人而言,这可能是暂时的过渡选择。像我在深圳碰到的几位年轻司机,他们就专门错峰跑,靠夜晚和早高峰挣点小钱,基本没啥花里胡哨的玩法。

顺便提个我没细想过的猜测——会不会现在网约车市场,是在进入一个二八法则阶段?也就是说,20%的司机挣大头,剩下80%的司机连基本成本都难保。有点黑不黑的,但看着这趋势,好像有戏。

现在滴滴网约车还值不值得跑,真得好好掂量,单价不断下降利润空间缩水,再加成本和竞争压力都在增大-有驾

渠道和供应链这块,大家一般不注意。别以为车辆维护和购置那么简单,咱们得想像成网购拼多多里面的砍价,你想在成本上拼到极致,背后是无数供应商的博弈。厂家给配件的一级代理、三级代理,利润叠加,周期拉长,一旦事故件紧张或涨价,司机就得自己担着风险。维修花大钱,是那种活生生能影响一天收入的事情。

跑滴滴的人,你见过吗?曾经有位司机对我说:你知道吗,开一天,我都害怕车半路抛锚,那可影响收入也影响评分。他工作时发现,滴滴对评分的压力比以前强多了。评分低了,接单就更难,这下形成恶性循环。司机的情绪和心理承受能力,真的不容忽视。

还有一点,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滴滴对合规和非合规司机的态度越发严格。某市最近开始清退不符合法规的车辆,滴滴拉开脸谱,挑着合规司机给好评,这在无形中又挤压了灰色地带司机的生存空间。这对司机来说又是一道看不见的门槛。

现在滴滴网约车还值不值得跑,真得好好掂量,单价不断下降利润空间缩水,再加成本和竞争压力都在增大-有驾

对比下同价位的出租车,尤其一些新型城市的巡游车,出租相比网约车在单价上有时更稳,也有代步车进城、不用担心抽成的问题,反而能捞更多稳定的收入。这是不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你曾经想过,假如你是刚跑滴滴新司机,第一个月怎么办?是拼命跑?还是看看路子(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自己算了一笔,假设一天跑满200公里,油费大约120元,抽成按25%,流水200元,净利润不到30块,这还没扣掉保养和保险费用。健康折旧,难道真的是赚累了吗?

现在滴滴网约车还值不值得跑,真得好好掂量,单价不断下降利润空间缩水,再加成本和竞争压力都在增大-有驾

你觉得呢?未来还能不能靠这活挣钱?或者,跑滴滴这条路,究竟还有多少坑还没被我们踩过?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