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众的工厂恐怕要第一个停摆了。就在沃尔夫斯堡,那些冰冷的流水线眼看就要彻底安静下来,管理层已经在会议室里焦头烂额地讨论着缩短工时,甚至下周直接部分停工的方案。整个欧洲的汽车心脏,似乎都要因为一颗小小的芯片,跳得越来越慢。
而这一切混乱的源头,仅仅是10月23日安世中国发出的一封中英双语邮件。内容简单得吓人:恢复供货,但只卖给中国的本地分销商,而且,只收人民币。
这封邮件发出去,全球科技圈像是被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迅速扩散。欧美日的那些汽车大厂彻底傻了眼,他们手里的备货本以为能撑上几周,可谁能想到,离了中国的芯片,他们连方向盘都快造不出来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更是直接拉响了警报,说安世的芯片一断,整个欧美生产线都得大面积停摆。
事情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其实就在前阵子,荷兰经济大臣还特意和咱们中国商务部通了电话,想打打感情牌,聊聊合作。结果这边态度很明确,四个字:不豁免,不谈判。你想用稀土豁免来换条件?门都没有。
电话这头刚挂,荷兰安世半导体那边就开始闹幺蛾机,给客户发信,说安世中国的产品不合规,技术也有问题。这操作,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在故意挑事。
说白了,荷兰这次对安世动手,就是见不得中国芯片产业自己玩得越来越溜。他们以为,只要拿下了安世的荷兰总部,换掉那个中国籍CEO,就能掐住安世的命脉。毕竟,安世半导体八成的芯片产能,可都结结实实地放在中国。
但他们算错了一步棋,而且是致命的一步。这边反手就是一招釜底抽薪:安世中国宣布独立运营,跟荷兰总部,拜拜了您嘞。荷兰人本想来摘个熟透的桃子,最后发现自己手里只剩下一个空壳,气得够呛。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那边本想用金融手段卡住中国企业的脖子,结果安世中国这一手只收人民币,直接把美元、欧元全给踢出了交易圈。以前大家买芯片习惯了用美元结算,现在好了,谁想买安世中国的芯片,就得先想办法去市场上换人民币。
海外那些车企,为了不让自己的生产线真的变成一堆废铁,只能满世界想办法筹人民币。有人开玩笑说,这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都不是金融工具催化的,是芯片产能给硬生生催出来的。一时间,人民币倒成了全球汽车圈里的硬通货。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安世中国哪来这么大的底气,敢直接掀桌子?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家底厚。全球车载芯片的组装测试,绝大部分都得依靠中国东莞的工厂。欧美车企要是离了这条供应链,基本上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自打安世被闻泰科技收购,这些年给荷兰贡献了至少1.3亿欧元的企业所得税,给当地提供了上千个工作岗位,全球专利数量也在激增。现在呢?产能、技术、市场,全被中国这边攥得死死的,荷兰那个总部只剩下一群高管面面相觑。
面对荷兰的挑衅,闻泰科技也没闲着,直接启动了国际仲裁,拿起法律的武器奉陪到底。你要玩规则,咱就跟你讲规则;你要玩阴的,咱也有的是办法。
这背后,是中国在芯片产业链中绝对的自信。现在特朗普又回了白宫,欧洲的处境变得更加微妙,一边被美国压着,一边又得依赖中国的芯片,这种左右为难的滋味,估计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这事也给全球的科技圈好好上了一课:市场的规律,真不是谁想用行政命令就能轻易改变的。产业链一旦形成了,你想搬都搬不走。安世中国这波操作,看着是对外部压力的一个回应,实际上,是对全球供应链安全的一次精准把控。
可以预见的是,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人民币结算的行列中来。市场的选择,终究不是靠几通电话、几份文件就能左右的。这场国际芯片大戏,好戏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怎样?反正对咱们来说,产业链的底气越来越足,舞台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