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篇文章,标题挺有意思,叫“10款小型SUV证明‘大并不总是好’”。
文章开头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场景:要是你有大概10万美元,也就是差不多70万人民币,你就可以买下市面上最大的SUV之一,凯迪拉克凯雷德ESV。
这车确实是个庞然大物,车长接近六米,开在路上就像一座移动的小山,气势十足。
但文章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这么大的车,你打算停在哪儿?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问到了咱们国内车主的心坎里。
在咱们这儿,城市里车位本来就紧张,很多老小区的停车位都是按着十几年前小轿车的尺寸设计的,别说凯雷德了,就是稍微大一点的SUV,每天停车都得费一番功夫。
所以,文章得出的结论我们都很认同:对大多数人来说,小一点的车确实更方便、更实用。
这篇文章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还煞有介事地列出了一个榜单,评选了十款表现出色的小型SUV。
它说数据来源都很权威,评分标准用的是美国一个叫J.D.Power的机构给出的分数。
榜单上从后往前数,有捷尼赛思GV70、起亚智跑、保时捷Macan、宝马X4,一直到排名第一的别克昂科拉GX。
每一款车都给出了优缺点分析,看起来有理有据。
但是,我仔仔细细把这个榜单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心里却泛起了一丝嘀咕。
这个榜单,真的能指导咱们中国的消费者买车吗?
我感觉,这更像是一份写给美国朋友的购车参考,拿到咱们这儿,多少有点水土不服。
咱们先看看榜单上那些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车,比如保时捷Macan和宝马X4。
文章夸它们“驾驶体验一流”、“性能强劲”,这话说得没错。
保时捷的操控,宝马的发动机,那都是出了名的。
但是,咱们得想一想,这种极致的性能在咱们日常生活中能用上多少?
咱们绝大多数人开车,主要就是上下班通勤,周末带家人去郊区转转,每天面对的是拥堵的环路和红绿灯。
你花大几十万买来的强劲动力,可能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以每小时二三十公里的速度“憋屈”地挪动。
更别说高昂的油耗、不便宜的保养费用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时代真的变了。
就在这些传统豪华品牌还在强调发动机有几百匹马力的时候,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早就换了一条赛道。
现在你花三十万,就能买到一台性能非常出色的国产新能源SUV,一脚电门踩下去,那个提速的劲头,瞬间就能让旁边贵了一倍的燃油性能车吃灰。
而且车里的大屏幕、智能语音助手、自动泊车这些功能,体验感比那些传统豪车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这么一对比,你还会觉得花那么多钱去追求一个平时根本用不上的“驾驶体验”划算吗?
再来看看榜单里那些比较亲民的车型,比如日产Kicks、斯巴鲁森林人、雪佛兰探界者。
文章说它们性价比高、实用、安全。
比如斯巴鲁森林人,以全时四驱和安全性著称,开起来确实稳当。
雪佛兰探界者,空间也不错,操控也还行。
但问题也同样突出,那就是这些车型的“内核”已经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文章自己也承认,这些车的内饰设计可能有点“平淡无趣”,开起来感觉像个“电器”。
这个评价其实还算客气了。
在2024年的今天,咱们中国的消费者早就被各种智能设备“惯”坏了。
我们希望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我们希望车机系统能像手机一样流畅,导航能精准地躲避拥堵,语音助手能听懂我们的指令,甚至能在堵车的时候让我们在车里看看电影、唱唱歌。
你再坐进这些几年前设计的燃油车里,看到那个尺寸不大、反应还有点慢的车机屏幕,那种感觉就像是让你从智能手机换回了老式的按键手机,虽然也能用,但体验上差得太远了。
所以说,这份榜单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完全忽略了咱们中国汽车市场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能源的崛起。
你看它整个榜单里,几乎全是清一色的燃油车,唯一提到的混合动力还是个高性能取向的Jeep牧马人4xe。
这在如今的中国市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现在你去任何一个城市的街头看一看,挂着绿色牌照的车越来越多,尤其是在SUV领域,比亚迪的宋、元,理想、问界这些品牌,已经成了绝对的主力。
咱们不妨拿榜单上的一款车和我们身边的车做个最直接的比较。
就拿排名第三的雪佛兰探界者来说,在美国它可能是一款不错的家用SUV。
但在中国,我们拿和它价位差不多的比亚迪宋PLUS DM-i来比,那简直就是全方位的优势。
首先是使用成本,宋PLUS DM-i能上绿牌,在很多大城市不受限行政策影响,还免购置税,光这两项就能省下一大笔钱和不少麻烦。
日常使用,家里有充电桩的话,每天通勤成本就几块钱电费;就算当油车开,它的亏电油耗也比大多数同尺寸的燃油SUV要低得多。
其次是驾驶感受,电驱动带来的安静、平顺和瞬间的动力响应,是传统燃油车怎么也比不了的。
最后就是咱们前面反复提到的智能化体验,坐进宋PLUS的车里,那块可以旋转的大屏幕,无论是清晰度、操作流畅度还是内置的应用生态,都远远超过了探界者那个小小的中控屏。
通过这个对比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看到,现在咱们中国消费者衡量一辆“好车”的标准,已经和几年前、和国外市场有了很大的不同。
我们不再盲目地迷信某个外国品牌的光环,也不再把发动机马力当作唯一的追求。
我们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用车成本,是每天都能用得到的智能化便利,是更符合我们家庭出行习惯的空间和舒适性。
所以,那份来自国外的榜单,我们看看就好,它代表的是一种过去的、或者说不属于我们的评价体系。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真正的好车,那些能证明“小而精”的优秀SUV,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们是中国品牌根据我们自己的需求,为我们量身打造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