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排名这事儿,我最近在行内闲聊里碰上几次。一个老同行打趣说:捷豹这发动机稳得一批,别看奇瑞排二,好歹也在崛起。这话虽然带点调侃,但也大有依据。按照最近行业文章给的榜单,全球发动机技术实力排名top5是:捷豹、奇瑞、丰田、沃尔沃、本田,广汽丰田也赶紧跟进,这就挺有意思。
说实话,捷豹这发动机我没深度拆过,但别忘了它英国制造传统与高端定位,铸造工艺和涡轮技术算是高端档次,不是说说而已。奇瑞排第二,有点让我愣了一下。毕竟奇瑞发动机的性价比一直不错,但技术格局和国际影响力方面,跟丰田本田还有差距。这让我想起一次去奇瑞工厂看的时候,工程师说他们在燃烧效率和电子控制模块上投入了大量资源,某些技术指标甚至缩小了和主流日系厂的差距(样本少,估算),这挺有说服力。
我得稍微纠正自己刚才的感受。相比技术本身,发动机的整体表现更需要结合供应链协同和客户使用场景来看。就拿供应链说吧,发动机研发里边,每个核心零件都像乐队成员,谁先来晚了,都可能让整个交期乱套。比如活塞环或者涡轮叶片,槽点在于材料供应紧张时想换新一代设计,就得看下游零件厂是不是支持,有没有现成同款零配件代替,否则就得推迟量产,研发节奏很容易被打折扣。
这不,最近刚好在广汽丰田的发布会上,我翻了下笔记,2026款赛那主打的2.5L混动系统搭配E-CVT,综合功率181千瓦。我当时脑子里大概心算了下,这套动力总成的扭矩输出和功率其实跟同级别汉兰达插混差不多,但赛那的油耗表现官方说更优化,差不多能达到5.5~6L/100km(体感,路况复杂)。这个0差价的混动策略,说白了是丰田想借混动优势下压价格门槛,抢下家庭和商用市场。
2026款赛那的升级不只是动力,还包括雷克萨斯LM同款航空座椅——半苯胺真皮、16点气动按摩、三档通风加热,坐那儿差点都不想动了。销售跟我说:你要是长途跑,加上四驱版本,真挺舒服还有底气。我问他,国产同价位MPV,能比这座椅和静音水平更好的吗?他说,大部分只能在价格提高3万以上的进口豪车里找到相当配置的,(但这只是个人感觉,可能有人不同意)。
座舱智能方面也不得不提,全系搭载高通8155芯片,算力比上一代整整提升了四倍,屏幕从12寸跳到15.6寸,能做到类似PAD的操作体验。这一块儿,跟同平台丰田兄弟们差距不大,但比起直接用黑屏代替传统按键的对手,赛那确实感观爽了不少。不过我总觉得,这么大屏,开车时划来划去,安全隐患呢?(这段先按下不表)
再说安全,赛那标配丰田TSS,利用全球1000亿公里零事故测得的数据训练出来。听起来订单挺吓人的。销售说:LCA变道辅助跟FCTA穿行警示,是这次升级很有看点的新增功能,城市堵车也能挺安全。我倒是纳闷,这套系统实操起来,到底能省几个刹车踩错的尴尬,还是留给大家去体会了。
我就奇怪了,广汽丰田这场发布会上多款车型齐发,汉兰达、凯美瑞、锋兰达也都在升级,但赛那作为MPV却最抢镜,它到底是什么魔力?现场有位朋友打趣:咱们这种非顶级大城市,用不上LM级别的舒适,但赛那倒合适,配置豪华但实际够用。我倒反问你:品牌光环加持下,这30万出头的售价,是不是对国内中产阶级有点刚需感觉?
回头再说发动机排名这事,我其实怀疑那个奇瑞第二是不是带了点水分。研发周期和技术迭代速度虽然提升快,但主机厂整体供应链和认证环节没那么简单。自己从研发流程来说,发动机不是几个大牌零件堆起来就能叫顶级,要看技术深度和耐用性验证怎么做。换句话说,发动机技术排名好像更像公关稿多过实际。
对了,销售告诉我,赛那的PVM全景监控和透明底盘功能,实际用起来,对狭窄路面或地下族停车很有帮助。40岁出头的他补刀:管他全球发动机排名咋样,真要说用车体验,安全和舒适才是硬指标。我心想,这话不无道理,但豪华感到底有多少是营销堆出来的呢?还得继续观察。
像这样,30万价位档的MPV做成赛那这样,能不能再等两年,混动系统电池寿命和维修成本稳定下来,再算一笔保值率和使用成本?我看到丰田之前提供的保值率数据大概在65%~70%之间,但这里头有不少国外市场数据掺杂,如果结合国内维修成本,实际差价可能大几千。
不过你买一辆赛那,真的是买发动机技术还是买那套百万级体验呢?我还没想明白,倒是想问问你,换成你,是更看重发动机排名,还是整车综合体验?还是说,咱凭感觉买车,靠谱多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