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港澳高速服务区,一个14分钟的充电经历,让我推翻了对5.2米大车月均养车成本3000元的所有判断
第三排坐着我爸,他从鹿泉上车到保定下车,120公里。下车时他活动了下腿脚,说了句:“这第三排比你上台车那个7座强多了。”我没吭声,心里挺受用。毕竟当年那台7座SUV,老人家坐半小时第三排就受不了,后来干脆再也不让他们坐后面。这次能让我爸主动说出这话,算是过关了。
这车是三个月前提的。当时4S店销售跟我聊,说这车三电机,零百5秒多,我当时就笑了。家用车要那么快干嘛?倒是他后来提到的亏电油耗4.3升,让我多看了两眼。
头一个月基本在市区跑,充电桩就在小区地下车库。每天上下班来回40公里,纯电够用,一周充一次。电费算下来,一公里五分钱不到。媳妇开着去接孩子、买菜,她说这车安静,等红绿灯时发动机不启动,车里能听见外面的声音。
转折点在上个月那次高速。
去承德出差,临时起意带上父母。六个人,三个行李箱,后备厢还塞了两箱水果。出发前瞅了眼电量,55%。我寻思着能跑六七十公里纯电,后面就靠发动机。
结果上了高速,这车让我有点意外。急加速超车时,动力来得很直接,不拖泥带水。车身虽然长,但高速并线挺稳。我媳妇坐副驾,她平时对车不太敏感,这次主动说了句:“这车跑高速挺稳当。”
到服务区时电量剩30%,我想着歇会儿,充一点算一点。停车插枪,带着家人去上厕所、买东西。我爸要喝咖啡,就在便利店磨蹭了一会儿。回来一看手机推送,80%了。我还以为看错了,走到车旁确认了一遍——14分钟。
我爸端着咖啡走过来,问充好了?我说差不多了。他哦了一声,没多说什么。但我心里琢磨开了——这个速度,跟加油差不多了。
回程时我特意留意了下油耗。全程300多公里,表显4.6升。按现在油价算,这趟下来油费一百出头。以前开那台2.0T油车,同样的路至少两百五。
晚上到家,我爸下车前说:“这车行,下次出门还坐这个。”
这话分量挺重。老人家年轻时开大货车,后来又开了十几年出租车,什么车没坐过?能让他说出这话,说明这车在空间、舒适度这些实际的地方做到位了。
后来我仔细研究了下这套动力系统。前面两个电机,后面一个,发动机配合着工作。市区纯电,高速发动机直驱,需要动力时四个家伙一起上。这种设计挺聪明,不同场景用不同的方式,效率高。
有次周末去野外烧烤,带了电磁炉和冰箱。车停在草地上,外放电口接上设备,煮火锅、烤肉,冰箱里冰镇的啤酒一直保持温度。旁边几台车的车主过来看热闹,有人问能带多久,我说能撑四五个小时。他们都挺羡慕,但我没多讲,这种事得自己用才知道方不方便。
现在每个月养车成本算下来,油费加电费大概五六百。以前那台油车,光油费就要一千五。保养周期也延长了,1万5才需要进厂。这些细账慢慢算下来,一年能省不少。
车机那套系统我用得不多,偶尔跑长途时开启辅助驾驶。它能自己保持车道、跟车,变道也算平稳。就是有时候太守规矩,该超车时会犹豫一下。不过我也不指望它能开得跟老司机似的,辅助就是辅助,该自己动手还得自己来。
有个功能挺实用,记忆泊车。我家小区地下车库有一段挺窄,第一次用的时候让它学了一遍路线,之后每次回家,到那个位置它就能自己倒进车位。媳妇最喜欢这个,她说省得每次都要她指挥我倒车了。
前两天碰到小区邻居,他问我这车怎么样。我想了想说:“挺合适的。”他追问具体哪里好,我说:“你要是家里人口多,经常跑长途,又不想养车成本太高,可以考虑。”
他说他就是这种情况,二胎刚出生,父母要来帮忙带孩子。我说那你可以去试试,坐坐第三排就知道了。
这车开了三个月,公里数已经过万。没出过什么毛病,也没让我失望。它不是那种让人一见倾心的类型,但用着确实顺手。就像那次14分钟充满电的经历,当时觉得挺意外,后来想想,这或许就是这车的调性——不张扬,但把该做的都做到位了。
上周末又去了趟承德,还是一家六口。我爸这次主动要求坐第三排,说那里视野好,能看风景。我没多说什么,心里挺满意。一台车能让全家人都坐得舒服,这比什么参数都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