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新规落地,查扣升级,老百姓出行更难

要说现在出门,什么交通工具最普遍,那不就是电动车、尤其是两轮三轮、甚至还有四轮的小型电动汽车嘛。这几年大家都说新能源是趋势,其实更多老百姓关心的是,骑个电动车不要那么多约束,实用安全就行。

可是现在好了,政策一出,“3禁2扣4必须”,感觉以后上路门槛都快比高考还高了,尤其是10月新规之后,光是违章项目就能让你一头发懵。那到底这些规定是不是合理的,是在维护秩序还是在制造麻烦?咱们不妨掰扯掰扯。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电动车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其实很简单——便宜,灵活,谁都能骑,基本不挑人,老少皆宜。有时候你这出租车打不到,公交又慢,电动车就成了救命稻草,买啥电摩的、三轮的,哪怕是拼接改装的大篷车,反正能走就行。可是现在相关部门一查,各种临牌、无牌、报废车、改装车一刀切全得管起来。

那我们是不是要问问,电动车到底是不是“洪水猛兽”?它难道真的就带来了交通混乱?说实话,电动车乱象肯定有——什么闯红灯、逆行、带娃不戴头盔、上路就是“你追我赶”,尤其是三轮四轮这些老年代步车,被网友戏称为“飞行器”,有时候一辆非标电车能在小区一顿操作让人头皮发麻。可是,问题就只有电动车造成的吗?路上的机动车、电动三轮、电瓶四轮,还是公共交通,都有自己的顽疾。问题在于监管松绑,一放就会乱,一管又太一刀切,习惯上就矛盾了。

来看“3禁”政策,第一就是禁酒驾醉驾。这个倒没什么可说的,“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大伙都知道。为什么电动车也严查酒驾?因为现实里,骑电动车喝两口的还真不少,尤其是晚上菜市场门口,三轮车主“拉一拉回家”,酒一喝,胆就肥。可骑个电动车真的能造成重大危险吗?你说电摩三轮速度也快,容易出事,那没错,但其实很多电动两轮速度极慢,最多自己摔一跤。所以通通按机动车标准来罚,是不是伤到了无辜?

第二是禁非法运营。这事也反映了市场缺口。电动三轮小四轮很多时候供老头老太太通勤、接送学生,农村摆摊拉货,效果甩出租车三条街。可这些都是在满足城市短途出行的真实需求。你一刀切查运营,合法运营成本又那么高,谁还敢做?结果是,需求搁在这没人解决,社会效率反而低了。你想抓黑运营,可以,那你有没有给出正规化的“开放入口”让大家规范运营?如果只是堵门不让进,那这法就成了“恶法”。

第三是禁改装加装。说是为了安全。你看那两轮电动车上装个雨棚,这次直接拆了;三轮车加个棚子,被批成“非法改装”,理由就是碰撞后更危险。这有道理吗?现实是很多地区气候恶劣,夏天太阳毒辣、雨季能下三天三夜,不加个挡雨棚难不成天天接受暴晒和雨淋?说实话,安全问题重要,难道不能标准化厂商设计,让加装变成合规?你光是禁止,最后受苦的不还是使用者吗?

再来看“2扣”——非标查扣,报废查扣。其实电动车行业一开始标准就混乱。每年不是说有新国标,就是限制电池、限制时速,各家厂家都打变通,“非标”车层出不穷。如今一查,啥叫非标?本地能上牌还是全国统一?有的地方临时上牌可上路,有的直接淘汰,政策反复,车主就是冤大头。你今天说合规,明天就非标;你今年拿着合格证明,明年交警一句“一律按新规”,车得报废,还不允许上路。这不是打工人花冤枉钱吗?有车不能骑,怎么出行?

说报废还得说“车龄”问题。很多电动三轮小型电车,说是八年报废,但实际骑着没啥毛病,非要赶人下岗。那这车去哪?回收做不到,卖新也买不起,强制报废就是把老百姓坐实“垃圾制造者”。政策涨一涨,产能下不来,废弃物增加,何况厂家还不停推新款。你说环保,结果却制造了更多“新垃圾”。

最后是“4必须”——要牌照、要驾照、要头盔、要遵守交规。这看起来合理,其实新问题也多。两轮电动车还好,上牌照大家都会办,三轮四轮要办当地备案标识,有些小地方手续复杂得跟考公务员差不多。不少老年人看不懂流程,结果一拖几个月不上牌,被查扣了还真说不出个道理。

驾照的事更复杂。有人说,骑个小电动车也得考驾照?说是要规范,其实对绝大多数人都是负担,对小城市农村根本没人关心,你让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去考证,交钱、排队,你让他们怎么操作?实际上他们骑得最多,换车也拼不起价格,交警来了腿都哆嗦,政策到底是为了谁?

安全头盔不用说,谁都该戴,这当然没有毛病,但很多场景不是因为不重视,而是头盔不合身、贵、戴着闷热,不戴的就被罚钱,这是不是也该从便利和价格入手,从源头把关?罚钱是容易的,提高舒适度、加强宣传却没人做。

至于遵守交规,这事就复杂了。电动车小巧灵活,骑的人多,路上的空间又紧张,乱停乱放、抢道逆行是普遍现象。有时候并不是车主不守规矩,而是城市道路根本没有为电动车预留空间。很多城市非机动车道被私家车霸占,你说电动车该去哪?有些地方直接没有非机动车道,电动车自行车得跟大货车小汽车抢路,有时候执法部门一来,一查就是“罚款、扣车”,可根本没有提供应有的通行环境。这是不是只管疼,不管病?

说到底,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初衷肯定是维护交通秩序,但实际效果是不是就变成了对广大普通用户设障碍?你看今年电动车销量一直高,但是“查扣潮”一来,买新车怕政策变,旧车直接不能骑,中间产生一大批尴尬用户,既不是违法乱纪分子,也不是权贵阶层,就是普普通通花着自己养家糊口的钱的平民。

再往深里想,本来电动车满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短途需求,可现在一轮轮治理下来,路上的成本越来越高,普通出行难度加大,这是不是把市民推向“开车族”?你不让骑三轮,大家都要去开汽车,那城市拥堵跟谁解释?买得起电摩的能换汽车,买不起的就只能步行。政策是不是在打击低端交通工具,把短途出行成本推得越来越高?到底谁受益?

电动车新规落地,查扣升级,老百姓出行更难-有驾
电动车新规落地,查扣升级,老百姓出行更难-有驾

很多人说政策是为百姓好,但实际落地总有“意外”。各地执行不同,城市农村政策不统一,标准,流程,费用说变就变;“查扣”只是应急动作,长期出行环境还是没保障。你让车主守规矩,那政策是不是也得考虑实际出行需求和民生诉求?不能一味堵门而不疏导。执行标准不能过分严苛、必须考虑实际条件——比如办牌照可以简化,头盔可以有补贴,老年人考驾照要有绿色通道,合规加装要有厂商支持,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真正的“服务”。

电动车新规落地,查扣升级,老百姓出行更难-有驾
电动车新规落地,查扣升级,老百姓出行更难-有驾
电动车新规落地,查扣升级,老百姓出行更难-有驾
电动车新规落地,查扣升级,老百姓出行更难-有驾

有些人说,电动车事故频发,所以必须严管。但你看看国外、日本、欧洲共享电动车发展很快,人家也是靠标准和技术推动,严格规范而不是光惩罚。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疏堵结合”、“技术创新”、“流程简化”入手,而不是单靠“罚款、扣车”解决问题?交通安全和百姓便利,是不是能两手抓?

电动车新规落地,查扣升级,老百姓出行更难-有驾
电动车新规落地,查扣升级,老百姓出行更难-有驾

总来说,政策想管住电动车,是为了减事故,维护秩序,这没错。可执行层面需要更多人性化调整,不能光想着怎么管,得想想怎么服务好使用者,让老百姓不仅能守规矩,还能舒适方便出行。要我说,这才是“管理”的最优解。毕竟,治理电动车的终极目的,绝不是让出行更难,而是让暮年少年都能骑得舒心、路上平安。你说对不对?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