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救活通用汽车的不是技术,而是“宫廷政变”

商业世界最魔幻的地方在于,你前脚刚给一家公司写完墓志铭,后脚它就从ICU里拔了管子,冲出去跑了个全马,顺便还破了纪录。

一年前,当所有人都在讨论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最后一舞”时,气氛是相当肃杀的。舆论场上,“合资已死,洋牌当灭”的调子起得比谁都高,仿佛通用的展厅明天就要改成蜜雪冰城。分析师们拿着放大镜研究财报,得出的结论高度一致:这哥们儿在中国的亏损得持续到2028年,大家可以提前准备吃席了。

在中国市场,救活通用汽车的不是技术,而是“宫廷政变”-有驾

那时候的通用,就是合资品牌“掉队样本”里的典范,是所有新势力PPT里那个用来对比的、代表着腐朽与落后的“旧世界”。

然而,现实专治各种不服。

一年后,通用汽车的财报拍在桌上,数字本身没什么感情,但组合起来就充满了行为艺术。在华业务连续四个季度盈利,三季度销量同比暴涨10%,合资公司揣兜里8000万美元,连单车净利润这种抠到骨子里的数据,都环比涨了7.4%。

这就很灵性了。说好的病危通知书呢?怎么直接出院开始蹦迪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比车本身有意思多了。很多人会习惯性地去看通用在美国大本营的表现,毕竟那边风景独好,销量登顶,市占率创了新高,油车电车两手抓,两手都硬,堪称六边形战士。但这其实是个思维误区。美国市场是通用的舒适区,是它的基本盘,能打赢不奇怪。但在中国这个修罗场里死而复生,才是真正决定它未来还能不能上牌桌的关键。

中国市场,对于任何一个全球车企来说,都不是一个区域市场,它是一个独立的、规则迥异的平行宇宙,这里的竞争烈度、迭代速度、用户挑剔程度,都是地狱级别的。在这里活下来,和在别处活下来,是两个概念。

所以,通用在中国市场的反转,不是简单的卖好了几款车,而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内部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就两个字:放权。

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于上青天。对于一个像通用这样的百年老店、跨国巨头来说,总部对全球业务的掌控力,是它的根基,也是它的枷锁。一套历经百年验证、繁琐到令人发指的流程,是防范风险的防火墙,也是扼杀效率的墓志铭。过去,一款新车的迭代周期是36个月,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定义,再到设计研发,每一个环节都要跟底特律总部的老板们隔着太平洋汇报、扯皮、拉锯。等这套流程走完,黄花菜都凉了,中国的竞争对手可能都迭代了三个版本了。

这就是典型的“总部迷思”——我用这套方法论在全球都成功了,凭什么在中国就不行?

中国市场用血淋淋的现实告诉它:不行就是不行。在这里,市场的变化不是按季度,是按周。你用一套年报级别的决策系统,去应对一个日报级别的战场,不被揍得鼻青脸肿才怪。

转折点,就发生在通用想通了这件事。他们干了一件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堪称“大逆不道”的事:把产品定义和经营决策权,大规模地交给了中国团队。

这本质上不是一次授权,而是一场“宫廷政变”。这意味着,中国团队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执行者,而是拥有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权力。他们可以根据对中国市场的瞬时理解,去决定做什么产品、怎么定价、如何营销,而不用再捧着文件去等大洋彼岸的审批。

在中国市场,救活通用汽车的不是技术,而是“宫廷政变”-有驾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别克GL8。在MPV市场卷成红海,各种国产品牌带着冰箱彩电大沙发疯狂冲塔的时候,GL8陆尊插混版,只用了短短18个月就完成了换代。18个月,直接把过去36个月的研发周期砍了一半。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放权”之后,它就成了现实。因为中国团队最清楚,再等下去,连汤都喝不上了。

这场豪赌赢了。GL8的成功,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醒了那些还迷信全球化标准流程的官僚主义。它证明了一个朴素的真理:谁离炮火近,就该听谁的。

一旦这个口子被撕开,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中国团队拿到了“开火权”,开始疯狂“整活儿”。

他们搞出了一个叫“奥特能”的纯电平台,这玩意儿成了通用在中国新能源战场的军火库。然后,他们开始用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节奏排兵布阵:“高端品牌树标杆,主流品牌拓规模”。

凯迪拉克的LYRIQ锐歌,作为探路先锋,交付量一个季度环比增长130%,累计破了2.3万辆,算是稳住了高端的阵脚。紧接着,别克品牌的主力部队E5、E4迅速跟上,冲进主流市场抢地盘。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快速搞出了一个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别克至境。这操作就非常本土化了,打不过就加入,不对,是打不过就自己也组个新队下场打。至境的首款车L7,10月底上市,10天订单破1.2万,终端市场的反应很诚实。

据说,接下来连凯迪拉克的产品定义都要放到中国来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通用终于承认,在高端新能源这个领域,中国市场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想在这里活下去,就得虚心当学徒。

在中国市场,救活通用汽车的不是技术,而是“宫廷政变”-有驾

所以,你看,通用在中国市场的这场翻身仗,表面上看是产品和销量的胜利,但根子上,是一场组织架构和思维模式的自我革命。它放弃了跨国巨头最引以为傲也最拖累自身的“控制”,换来了在残酷战场上活下去的“速度”和“准度”。

这给所有在华的合资品牌上了一课:中国市场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过去的功劳簿。在这里,唯一的生存法则是进化。要么像恐龙一样,抱着旧时代的肌肉和荣耀,在环境剧变中走向灭亡;要么就像通用这样,来一场壮士断腕式的自我基因改造,把决策的大脑从遥远的总部,移植到离战场最近的前线指挥所。

最终,决定一家企业生死的,往往不是它的技术有多先进,或者品牌有多响亮,而是它在面对危机时,有没有勇气对自己开刀。从这个角度看,通用最近这四个季度的盈利,不是财报上的数字,而是它在中国市场这张残酷的赌桌上,为自己赢得的,可以继续玩下去的筹码。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