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子里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一家大家都很熟悉的合资品牌,北京现代,在他们新车发布会上,没有把全部焦点放在车上,反而花了不少时间,公开地批评了一下咱们国内的一些新能源车企,说他们搞的都是些“营销圈套”。
这一下子就让很多人好奇了,现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这家合资车企敢这么公开叫板,是手里真的握着什么王牌,还是说只是想博个眼球?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眼光,来仔仔细细地看一看这场发布会的主角——现代Mufasa EV,看看它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底气,值不值得咱们老百姓花钱。
首先,咱们得把这车的基本情况弄清楚。
这台车叫现代Mufasa EV,是一款紧凑型的纯电动SUV,官方公布的起步价是11.98万元。
一听到这个价格,可能很多人第一感觉是,合资品牌也开始放低身段,和国产车拼价格了?
但买车这事儿,不能只看最低价,得看它具体是怎么卖的。
这台车的车型配置就有点让人眼花缭乱,什么FUN版、SMART版、TECH版,名字起得花里胡哨,但普通人一看根本分不清哪个好哪个差。
咱们把它拆开来看就明白了,这其实是传统车企很常用的一种定价策略。
那个11.98万的FUN版,说白了就是个入门款,配置最低,主要作用就是把价格门槛拉下来,吸引你进店看车。
你真想买个配置差不多的,就得看SMART版,它有两个选择,电池大小不一样,价格差了两万块。
要是你还想要更好的配置,比如四驱系统,那就得看TECH版,价格自然就更高了。
这么一算下来,你看中的配置,价格可能早就不是那个吸引人的11.98万了。
相比之下,现在很多国产新能源车型的做法就直接得多,配置分级清晰,很多实用功能都是标配,消费者买车的时候心里更有谱,不用在一堆复杂的选装包里算来算去。
说完了价格,咱们再来看看这台车长得怎么样。
外观这个东西,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但Mufasa EV的设计确实非常大胆,甚至可以说有点用力过猛了。
你从车头看过去,第一感觉就是这车怎么这么“厚实”,甚至有点臃肿。
问题主要出在前脸那条贯穿式的像素化灯带上。
在白天不亮灯的时候,它就像一条银色的带子横在车头,把整个前脸分成了好几块,视觉上就显得很宽很胖。
这就跟咱们平时穿衣服一个道理,胖一点的人一般不选横条纹的衣服,因为它会让你看起来更胖。
当然,晚上灯点亮之后,配合下面的方形大灯,确实挺有科技感,辨识度很高。
但车头下方那一大片黑色的塑料板,就让人有点看不懂了,除了让车子看起来塑料感更强一些,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实际作用。
总的来说,这种设计风格可能比较符合一部分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但对于大多数追求稳重、耐看的家庭用户来说,可能就需要时间来适应了。
咱们再绕到车身侧面看看。
侧面的线条设计得还算流畅,有点运动感。
但有两个细节,站在咱们日常使用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个就是充电口的位置。
它被设计在了车头右前方的翼子板上。
这个位置在实际使用中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现在国内的公共充电站或者小区里的充电桩,很多都是需要车头朝外、倒车入位的,这样一来,车头的充电口离充电桩就非常远,充电线的长度可能都不够。
为了迁就这个充电口,你每次停车都得特意把车头对准充电桩,在拥挤的停车场里,这无疑增加了停车的难度。
咱们国内的品牌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现在的新车快充和慢充口要么设计在车身侧后方,要么一左一右分布,就是为了方便车主在各种停车环境下都能轻松充电。
现代这个设计,感觉有点没跟上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
第二个细节是轮毂。
全系标配的是18英寸的轮毂,配的轮胎也比较厚,看起来不够精神。
如果你想让车子看起来更帅气,可以加1500块钱选装20英寸的大轮毂。
从价格上看,这1500块花得挺值,因为大尺寸的轮毂和轮胎本身成本就高不少。
但是,咱们也得算另一笔账。
换了20英寸的轮胎,因为轮胎更宽,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摩擦力也更大,所以车的电耗肯定会相应增加,续航里程就会打点折扣。
而且,以后换轮胎的时候,20英寸的轮胎也要比18英寸的贵不少。
所以,这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选择,是选择眼前的帅气,还是选择长期的经济实用。
看完了外面,咱们坐到车里感受一下空间和实用性。
这台车的轴距是2750毫米,在同级别的车里算是个中等水平。
但当你实际体验各项功能时,就能感觉到合资品牌在成本控制上那种“精打细算”的传统思路。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后备箱。
我们去看车的时候,一台售价接近13万的中配车型,竟然没有电动尾门。
现在这个价位的国产SUV,电动尾门基本上都快成标准配置了,而Mufasa EV还需要你额外花钱选装。
而且这个选装还不是单独的,它被捆绑在一个价值5000元的选装包里,里面包含了全景天窗、电动遮阳帘和电动尾门。
这就让很多只想单纯要个电动尾门的消费者感觉很不舒服,有种被强制消费的感觉。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后备箱里连个12伏的电源接口都没有,想要这个功能,你必须买顶配车型。
这种在基础实用功能上的“吝啬”,和国内品牌动不动就“配置拉满”的慷慨形成了鲜明对比。
打开后备箱的地台板,我们还能发现一个问题。
作为一台纯电动车,很多人会期待它的后备箱地台下面能有一个比较大的储物空间,用来放充电线、洗车工具之类的东西。
但是Mufasa EV下面的储物格非常浅,基本上放不了什么大件。
这就很可能说明,这台车并不是在一个全新的纯电平台上开发的,而是在原来燃油车的平台上改造而来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油改电”。
这种平台的空间利用率,天生就不如那些从零开始研发的纯电平台。
你看现在很多国产新势力品牌,不仅后备箱空间规整,车头还有一个不小的前备箱,储物能力要强得多。
虽然现代的设计师在车内也想方设法地增加了一些储物格,比如前排座椅后背的储物袋、中央扶手箱后面的手机槽等等,这些细节做得不错,但终究弥补不了平台本身带来的空间局限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