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没赢过,现实没输过——这句话用在钱江摩托身上,真是一点都不冤。
你刷短视频,评论区一堆人说“品控不行”“小毛病多”;可你去街上转一圈,外卖小哥骑的、年轻人代步的,十台踏板里倒有三四台是钱江的车。是不是挺魔幻?钱江的车,从来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靠跑出来的。
但说实话,老车主心里都有点“意难平”:产品力明明不差,价格还香,为啥就差一口气在品控上?现在好了,这口气,终于要顺了。钱江东部智慧园区新工厂正式投产,796亩地,年产能超百万台,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是实打实的工业4.0升级!
74个足球场那么大,就在台州海边,码头近在咫尺,出口内销都方便得不行。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工厂一开,品控真要“支棱起来”了!
先说装配线,以前是AGV小车搬零件,现在直接升级成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聪明多了,能自己“思考”路线。配合柔性化生产,不管是鸿125的小巧车身,还是鸿150RS那种机甲风外壳,拼装起来都能做到毫米级精准。更狠的是,整个生产过程有“数字孪生”系统盯着,2000多个工艺参数实时监控,从液晶屏贴合到大灯校准,每一步都可追溯。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你买到的每一台鸿125或鸿150RS,都是“有据可查”的高品质车。 据说不良率能降90%以上,要是真做到,那可真是“打脸”那些黑子了。
再说发动机,这可是摩托车的“心脏”。鸿125那台124cc PCR风冷单缸,省油是出了名的,百公里才1.7L,现在上了新柔性发动机线,摩擦辊线替代老式板链,伺服压机自动涂胶,漏油、冷却系统这些老毛病,从源头就被掐了。实测1500公里暴力骑行后,鸿150RS的水冷四气门发动机,油封不渗、离合顺滑,震动控制直接对标一线合资水准。鸿125的抖动和噪音也比同级好一大截,这下谁还敢说国产机“糙”?
零部件也不含糊。新工厂搞了全球供应链管理,好料留下,差的直接淘汰。结果呢?鸿150RS的外壳厚实、接缝均匀,仪表用久了也没划痕,传动箱里都干干净净;鸿125的漆水工艺,跟那些合资车摆一块,根本看不出差别。细节拉满,质感就上来了,这才是“真香”的关键。
物流也智能得不像话。原材料进库,SPS系统自动分拣,AGV小车精准配送,立体仓库里四向穿梭车来回跑,全程无人干预。订单响应从7天缩到48小时,这效率,别说“跌冒烟了”,简直是“起飞”了。 而且物料运输损耗少了,车的品质自然更稳定。
说到车,鸿125这回真是“上桌第一个动筷”的角色。官方明确定位通勤利器,6L油箱+百公里≤2.5L油耗,续航轻松300公里+,外卖小哥跑一天单都不用加油。 轻装版8000块以内,回本利器;ABS版贵点,但有ABS+TCS双保险,还有怠速启停和脉冲点火,早高峰省油省力,雨夜骑行也不慌。这配置,说是“卷王之王”一点不为过。
再看鸿150RS,这车完全是冲着“出片利器”去的。机甲风外观+生物感前脸,回头率直接拉满,年轻人骑出去,走路都“摇头晃脑”。12寸轮毂配高抓地轮胎,过弯稳得一批。那台PCR+水冷四气门发动机,150级别里加速数一数二,城市超车、郊区撒欢都不在话下。座桶能塞下3/4盔,还有USB充电口,实用性和颜值全都要。双通道ABS+TCS系统,连续刹车测试下来表现稳定,安全这块拿捏住了。城市通勤?行。周末摩旅?也没问题。这车,妥妥的“全能选手”。
你可能会问,它俩有对手吗?当然有。
比如鸿125,对标的是本田PCX125这种合资车。PCX质感是好,但价格贵一截,配置也没鸿125厚道。鸿125胜在性价比和本土化优化,尤其外卖场景,简直是“送餐神器”。而鸿150RS的对手,像雅马哈NMAX155,虽然品牌力强,但价格高、配置没拉开差距。鸿150RS用更强的动力、更炫的设计、更智能的产线背书,硬生生把性价比打到顶呱呱。
从“品控意难平”到“品质大飞跃”,钱江这一步,走得扎实。 鸿125和鸿150RS不是简单的改款,而是整个制造体系升级后的“新生代”产品。它们代表的,不只是两台车,更是国产摩托车从“能用”到“好用”,再到“用得放心”的蜕变。
以前你说国产车,别人可能摇头;现在你骑着鸿150RS出门,人家可能直接问:“这车,多少钱?”
这样的钱江,你会考虑入手一台吗?你喜欢鸿125的实用,还是鸿150RS的帅气?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