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完高速才懂:增程与插混区别大

跑了一趟高速就明白了:“增程”和“插混”不是一回事,差距很大。

跑完300公里高速,我终于搞懂了——增程式和插电混动,根本不是一回事。 别看它们都挂着“可油可电”的名头,一个能让你全程纯电巡航,一个却总在你耳边“嗡嗡”作响,发动机时不时跳出来抢戏。这次我开着一辆增程SUV和一辆插混轿车,从城市出发跑了一趟高速,结果让我彻底看清了两种技术路线的本质差异。有人说增程是“脱裤子放屁”,也有人说插混“不够纯粹”,那到底谁才是混动时代的最优解?今天,咱们不聊参数表,只说真实体验。

外观:一个安静派,一个运动控?

先说外观,这俩车第一眼就透着“性格”不同。增程那款,线条柔和,前脸封闭面积大,风阻系数标的是0.26Cd,明显是为“电感”服务的。 它的进气格栅很小,甚至有点“藏”起来的意思,毕竟增程车的发动机不直接驱动,不需要那么大的进气量。而插混那台,前脸霸气,格栅大开大合,还带主动闭合功能,一看就是为发动机服务的“性能派”。

有意思的是,当我把两车并排停在服务区,有老司机走过来问:“这电车能跑高速吗?” 我笑着说:“它有油箱。” 他一愣:“那不还是烧油?” 这恰恰说明,很多人对“增程”和“插混”的认知还停留在“油车带块电池”的层面,殊不知背后的技术逻辑天差地别。

内饰与静谧性:谁才是“图书馆级”座舱?

坐进车内,差异更明显。增程车型在高速巡航时,车厢安静得像图书馆——电机驱动,几乎无噪音。 即便发动机启动发电,声音也被很好地隔绝在前舱,只有深踩油门时才能察觉一丝“嗡鸣”。而插混车型,发动机介入频繁,尤其在80km/h以上加速超车时,转速拉高,噪音直接穿透防火墙,胎噪和风噪也随之放大。

我特意在时速100km/h时关闭音乐,对比两车的NVH表现。增程车里,能清晰听见副驾翻杂志的声音;插混车里,发动机的运转声像背景音乐一样挥之不去。 这不是隔音材料的差距,而是驱动逻辑的根本不同:一个靠电“滑行”,一个靠油“发力”。

动力系统:增程是“电车+充电宝”,插混是“油电双打”

这才是核心。增程的本质是“串联式混动”:发动机不参与驱动,只负责发电,车轮永远由电机带动。 就像你用充电宝给手机供电,哪怕充电宝在充电,手机依然靠电运行。所以,增程车的驾驶感受无限接近纯电车——动力线性、响应快、起步安静。

而插混(PHEV)多数采用“并联或混联”结构,发动机在高速巡航或急加速时会直接介入驱动,甚至和电机一起“并肩作战”。 这听起来很高效,但问题来了:发动机介入的时机和匹配逻辑,直接决定了驾驶平顺性。我试的那款插混,在80-120km/h区间频繁切换驱动模式,动力衔接有轻微顿挫,像是“换挡没踩离合”。

更关键的是能量管理策略。 增程车在高速上,电池电量耗尽后,发动机启动发电,但电机依然主导驱动,动力输出稳定。而部分插混车型在亏电状态下,发动机既要驱动车轮又要发电,导致油耗飙升,动力还变“肉”。我实测下来,那台插混在亏电高速油耗达到6.8L/100km,而增程车稳定在6.2L/100km左右(数据来源:第三方实测平台“电车汇”)。

跑完高速才懂:增程与插混区别大-有驾

智能化与能耗管理:谁更懂“省”?

两车都配备了L2级辅助驾驶,高速上开启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轻松不少。但智能化的差异体现在能耗管理上。

增程车的系统会优先保电,比如设定“强制保电模式”,在高速巡航时让发动机发电,维持电池在20%-30%电量,确保下高速后还能纯电通勤。 这对有固定充电条件的用户非常友好。

而插混车型的保电策略相对“粗放”,有些车型在高速上直接把电量用光,完全依赖发动机驱动,失去了“电”的优势。当然,也有做得好的,比如比亚迪DM-i系列,通过EHS电混系统优化,尽量让电机参与驱动,但受限于结构,仍无法完全避免发动机直驱带来的噪音和顿挫。

真实用户怎么说?

我认识一位理想L7车主老张,每天通勤60公里,周末跑高速。他说:“市区用电,成本低;高速用油,续航无忧。最爽的是,老婆孩子在后排从没抱怨过发动机吵。” 而另一位插混车主小李(比亚迪唐DM-p)则坦言:“运动模式加速猛,但高速开久了,发动机声音确实烦,像有台拖拉机在前面拉。”

这背后,其实是两种技术路线的取舍:增程追求“电驱平顺性”,插混追求“动力爆发力”。

横向对比:增程 vs 插混 vs 纯电

我们拉三款车对比:

维度 增程式(如理想L系列) 插混(如比亚迪唐DM-i) 纯电(如特斯拉Model Y)

高速静谧性 ★★★★★ ★★★☆☆ ★★★★★

高速油耗 6.0-7.0L/100km 5.5-7.5L/100km 0(但依赖充电)

跑完高速才懂:增程与插混区别大-有驾

动力平顺性 ★★★★★ ★★★☆☆ ★★★★★

续航焦虑 低(可油可电) 低 中高(依赖充电桩)

充电便利性 需充电才省成本 同左 必须充电

结论:如果你追求“电车体验+无续航焦虑”,增程是更纯粹的选择;如果你想要更强动力和更低馈电油耗,插混更均衡。

技术前景:增程会被淘汰吗?

网上总有“增程是过渡技术”的论调。但我想说,技术没有高低,只有适不适合。 理想、深蓝、问界都在加码增程,说明市场有需求。尤其是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用户跨城出行频繁的当下,增程提供了“电车体验+油车便利”的最优解。

而插混技术也在进化,像长城DHT、吉利雷神混动,通过多挡DHT提升高速效率,缩小与增程的静谧性差距。未来,谁能更好地平衡“电驱体验”与“燃油效率”,谁就能赢得用户。

差距到底在哪?

回到开头的问题:增程和插混,差距在哪?

驱动逻辑不同:增程是“纯电驱动+增程发电”,插混是“油电协同驱动”。

驾驶质感不同:增程更接近纯电车,平顺安静;插混在发动机介入时有割裂感。

适用场景不同:增程适合追求舒适静谧的家用用户;插混适合对动力和油耗都有要求的全能型用户。

跑完高速才懂:增程与插混区别大-有驾

说白了,增程是“为了电”,插混是“为了油电平衡”。

最后聊聊:你会怎么选?

如果你每天通勤100公里,有家充桩,偶尔跑高速,增程可能是更舒适的选择——市区用电,高速用油,还安静。

如果你经常跑长途,对动力有要求,且充电不便,插混的灵活性和低馈电油耗更有优势。

但无论选谁,都别被“技术名词”绑架。 开上车,关上窗,听一听发动机介入时的声音,感受一下加速的平顺性,这才是最真实的答案。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开过增程或插混车吗?高速上最让你满意或最烦的一点是什么?老铁们,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体验!

问答承诺:

大家关于混动技术、车型对比、能耗测试的问题,我都会认真回复。下周我打算做一期“亏电油耗实测”,想看哪两款车PK?留言告诉我!

幕后花絮:

跑高速那天,我差点在服务区被当成“电车趴窝救援对象”——因为我在给增程车加油,旁边一群电动车主一脸震惊:“这车还能加油?”

跑完高速才懂:增程与插混区别大-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