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几个,昨晚朋友圈刷屏那事儿都看了吧?
上海街头,一辆五十多万的理想MEGA,走着走着,自个儿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移动烧烤架。
那画面,怎么说呢,挺赛博朋克的。
一辆顶着“公路高铁”光环,造型科幻得像从未来穿越回来的大家伙,没撞车也没磕底盘,就那么毫无征兆地,“噗”一下,从车底开始往外冒火星子。
那火苗子窜起来的速度,比我抢红包的手速还快,几十秒的功夫,一辆豪车就只剩下了一副黑黢黢的骨架,在深夜里默默诉说着自己的委屈。
还好,车里的大哥大姐反应神速,车门一开就麻溜地跑了,人没事,这比啥都强。
第二天一早,理想汽车的公关稿就安排上了,写得那叫一个滴水不漏,堪称“危机公关模板”。
通篇看下来,核心思想就几个字:人安全,门能开,正配合,等调查。
这套词儿,专业是专业,但总感觉少了点人情味儿。
咱们这些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大,想听的可不是这些官样文章。
这就好比你花大价钱买了个据说刀枪不入的保险柜,结果有一天它自己炸了,厂家跑过来跟你说:“你看,没伤着您吧?我们这保险柜的门,在爆炸瞬间都能顺利打开,逃生设计是不是很牛?”
我估计你听完只想回他俩字。
咱们想知道的,是这火,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理想似乎特别执着于宣传自己的“被动安全”。
还记得今年8月杭州高架上那辆被撞得稀巴烂的MEGA吗?
A柱硬扛,车门照开,车主事后还写了篇小作文,感谢理想救了他一命。
那次,理想的形象瞬间高大了起来,简直就是公路上的“守护神”。
可这次不一样啊。
杭州那次,是别人撞你,你是受害者;上海这次,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就成了“嫌疑人”。
一个天天泡健身房的肌肉猛男,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还能站起来,大家会说他牛。
可要是他走着走着路,自己突然就心梗倒地了,那大家心里就得犯嘀咕了:这哥们儿看着壮,身体里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说到“毛病”,电动车的“心脏”——电池,就不得不拉出来溜溜了。
理想MEGA用的是宁德时代的麒麟5C电池,这在江湖上可是响当当的名号,主打一个“快”,充电跟上厕所似的。
但武功再高,也怕内力走火入魔。
从视频看,火源直指底盘电池包,那燃烧的架势,活脱脱就是一场教科书式的“热失控”。
这“热失控”也不是啥玄学,说白了就是电池包里的“连环计”。
一个电芯不高兴了,开始发烧,然后把旁边的兄弟也给点着了,最后大家手拉手,一起“升天”。
当然,现在就把锅全甩给电池还为时过早。
更有意思的是,网上还有小道消息,说这辆车当天下午就已经亮了故障灯,提示蓄电池有问题。
要是这事儿是真的,那这剧情可就太抓马了。
这到底是理想出厂时就带的“胎里病”,还是车主心太大,没把系统的警告当回事儿?
其实这几年,新能源车在大街上表演“原地自燃”的戏码,就没停过,各家大厂基本都上过热搜。
大家似乎也习惯了,出了事,先问人有没有事,只要人没事,好像问题就不大。
但咱老百姓心里那杆秤,可是明镜儿似的。
我们花几十万,买的是一个能遮风挡雨的铁皮盒子,不是一个需要每天上香祈祷,求它别发脾气的“祖宗”。
续航再长,屏幕再大,沙发再软,要是连最基本的安全都保证不了,那其它的一切,都是扯淡。
你看理想的掌门人李想,在网上那是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天天把“安全”挂在嘴边,说这是公司的“第一性原理”,预算上不封顶。
口号喊得震天响,可现实却总是在背后给他来一记“背刺”。
说到底,造车这活儿,来不得半点花里胡哨。
尤其是在这个所有人都打了鸡血一样往前冲的时代,谁能沉下心来,把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要人命的安全细节给做扎实了,谁才能真正地笑到最后。
现在,消防员已经进场了,咱们能做的,就是搬个小板凳,坐等一个官方的说法。
但我真心希望,最后等来的,是一个能说服所有人的真相,而不是又一份写满了“标准答案”的公关稿。
毕竟,对每一个手握方向盘的普通人来说,没什么比“安安全全回家”这六个字,更重要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