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蔚来又闹大新闻了,这回可不是什么新车型,直接把全球第六大的主权基金GIC给惹上法庭去了,咋就摊上这事呢?
咱先来个小设问,换你在GIC的位置上,你会不会也琢磨怎么动手起诉一把?
毕竟手头超万亿美元的家底不是闹着玩的,可要说蔚来这骚操作,网友们恐怕早就听腻了。
什么电池卖给自家兄弟公司、收益一下全算进账本,报表看的那叫一个脸红心跳。
而且,人家控股比精得跟电视剧里的算命先生似的,连19.84%都能卡得刚刚好,差那么一丢丢就躲过了并表的门槛。
说白了就是,甭管这电池到底手里有没有控制,帐面儿收入先赚爽了再说。
哎,这套玩法搁股民身上就是一锅乱炖,热闹是看见了,结果钱没留住,人倒是被玩得团团转——要不是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估计吃瓜群众还真不觉得事有这么大。
讲真,蔚来的财务变魔术,咱也不是第一次见。
早在2022年美国那头Grizzly Research就发了报告,说蔚来借着武汉蔚能这个亲戚公司,把未来几年的电池租金全提前收割,变着法子让报表亮眼得像夜市的LED大棚灯。
表面一看,现金流冲天,业绩飙高,实则底下暗流涌动——换电里外不是一回事。
不过你说蔚来这账上虚增,能骗过谁呢?
GIC一出手,蔚来就扛不住了,港股一下子塌了快9个点,美股也跟着跌宕起伏,百亿市值说没就没。
搞得不少投资者心惊肉跳,愤愤不平骂街。
投资圈有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
你说蔚来是不是开始尝苦果了?
甭管这19.84%是不是门槛的艺术,咱但凡能摸到点尾巴,这事都不简单。
解构这锅“精准艺术”,其实也不是蔚来一家干的活。
你看国内外不少企业,当年搞“合伙人模式”、子公司甩卖、利润变脸,这些小九九都算财务圈的老梗。
只是蔚来把它玩得有点极致,敢在大股东和公众股民眼皮子底下明目张胆玩,多少有点胆量,多少也有点自信。
但吧,这自信能坚持多久,脚下的坑是不是越挖越深,等到主权基金下场就只能打包认栽了。
说到这里,咱回顾下蔚来最厉害的那一招,也就是“换电充电三分钟特权”。
你看当年宣传最猛的时候,说是全国破8000座站点,还搞得用户社群团结得跟打了一针肾上腺素似的。
三分钟满电,这不是把充电体验直接升华成“特权”吗?
车主们开口闭口连夸:“谁还跟我比电池,蔚来用户三分钟操作吊打快充。”
但这行里人谁都知道,换电站修一座得花大价钱,光是建一个就能吃掉三百万,铺开全网就是百亿的无底洞。
说实话,蔚来弄这大手笔,也难怪社群黏性那么强——毕竟大家都有点“用钱买归属感”的意思。
可拆细了看,在那八千多座里,真能挣钱的才15%左右,基本都扎在长三角、珠三角,那种本地车扎堆跑的地方。
剩下的大多数,啥盈利不盈利的,纯靠母公司输血撑着,活脱成了一个“烧钱换人气”的样板间。
投资人嘴上说看中生态,心里更惦记,要是真跟不上盈利节奏,早晚也得考虑把换电这条路砍掉一些。
关键还不只是钱烧得狠,外头还在围剿蔚来赖以生存的“三分钟优势”。
这不,小鹏、比亚迪、理想一个跟一个在研究快充,新的车型都能12分钟冲到80%。
小米都蹭热度上来了,续航直接搞到七百来公里。
咱搁五年前说这事肯定是吹牛,可现在技术噌噌往上涨,谁还用得着为三分钟跑换电站?
说到底,用户也不是傻子,溢价太高就没人买单,你总不能指望大家光凭一时新鲜感就为你补贴。
换电那点甜头,眼瞅着就要被快充和长续航挤得快没影了。
其实蔚来的战略一直挺有性格,你看李斌这些年死守纯电路线,连增程车型都不肯碰。
人家理想、零跑都主打什么“可油可电”,销量一个比一个猛,你蔚来偏偏走极端,算是电车里的一根筋。
但市场没给你面子,理想去年赚了120亿净利润,蔚来反手来个亏210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血流成河。
单车亏十多万,放在无人区里都能买一块地了。
客户眼里,你蔚来高端大气,但到头来买的人越来越少,份额从25%一路跌到15%,一路逆风——可李斌还是说,纯电才是正道,乐道也要走这条路。
为啥情怀比钱重要?
有消息说,蔚来的萤火虫品牌,等到2026年要在海外卖混动车——这操作你咋看?
国内死守纯电,国外玩混动,多少有点“墙里开花墙外香”的讽刺劲儿——感觉就像拿自己的坚持给别人做嫁衣,终究是市场教做人。
不用高深经济学分析这东西,咱普通人算个账就明白,蔚来成立到现在,搞了十八轮融资加起来都破千亿了。
市场从疯狂拉新到现在存量为主,“讲故事”的时代过去了。
以前大家都看蔚来讲创新,建护城河,现在谁还为“梦想”买单?
股民盯业绩、机构看现金流,蔚来要是不搬出硬核挣钱本事,就是白搭。
回头看公司手里咋也不算一无所有,换电站、社群、研发,都是硬实力。
不过现实就这么冷静,你要是换电站全亏损,研发砸钱没回报,再豪华的社群也难挡业绩晒账的铁律。
咱搞投资的嘴最毒,“牛马时代已经结束”。
所以,蔚来的焦虑其实不只是它自己,整个创新圈现在都在经历“业绩重塑物种”那关。
光讲情怀、技术漂亮,没利润撑底,你就是新时代的“孤勇者”。
创新说到底,咱中国人都明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蔚来的故事远没完结。
未来路怎么走?
一边要在烧钱换电和主营业务里找平衡,一边还得考虑技术路线是不是太激进。
多品牌战略,海外市场,增程还是纯电,这一堆难题,全堆在一起——说是一场大考也不夸张。
不过话说回来,谁不是在现实和梦想之间讨生活?
蔚来能不能撑过去,得看它能不能搭账号,把“特权三分钟”和帐面盈利都拉到一个水平线上。
咱自己看着,心底其实也是五味杂陈。
一场市场变革,搞得像减肥一样,不坚持不行,坚持又心疼。
再有钱,再多粉,一旦失去业绩底气就得重新自我审视。
蔚来是个例,也是整个行业的镜子。
创新和盈利始终是一道永恒的难题。
等到故事结束,算账开始,谁还愿意单纯为梦想买单?
朋友们,你觉得蔚来的坚持值得吗?
梦想和现实,这道选择题你会怎么选?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