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合资车企的反击战打得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车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合资车企的反击战打得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16日,日产中国在杭州举办了40周年品牌之夜,那个场面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日产全球CEO伊凡·埃斯皮诺萨穿着休闲装就上台了,雾霾蓝夹克配牛仔裤运动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科技公司老板。 他带来的两款新车更是重量级——全球首款插电混动轿车N6,还有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天籁。
想想看,日产这个曾经靠着轩逸称霸家轿市场的“技术控”,如今终于要在智电赛道全面发力了。
日产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累计用户达到1900万。 记得我有个朋友的老轩逸,开了八年除了正常保养就没进过修理厂,这种可靠性确实让人服气。 但如今光靠可靠似乎不够了,中国车市的变化速度让所有跨国车企都措手不及。
今年前9个月,日产在中国卖了45万多辆车,虽然总量同比有所下滑,但9月份已经止跌回升,微增0.26%。 这其中,上市不到半年的日产N7贡献了6410辆的月销量,仅次于轩逸和逍客,给日产带来了久违的信心。
那么问题来了,日产这套组合拳到底有没有戏? 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
先说即将上市的N6吧。 作为日产全球首款插电混动轿车,它承载的期望可不小。 现在市面上插混车型很多,但日产的优势在于它既有电动车的平顺安静,又不用担心续航。 我试驾过不少插混车,有的在油电切换时顿挫感明显,但以日产的技术积累,相信N6会处理得更加细腻。
日产N6将延续品牌一贯的高品质与高可靠性,这套插电系统要是真能做到又省油又平顺,那对家庭用户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再来看天籁·鸿蒙座舱,这款车挺有意思的。 它是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定位是“超舒适中高级智能燃油旗舰”。 说白了,就是给传统的燃油车装上最智能的大脑。
华为鸿蒙系统用过的朋友都知道,流畅度和生态体验确实没得说。 传统燃油车最大的短板就是智能化,天籁这一招算是直击痛点。 想象一下,你既享受燃油车的驾驶感和无里程焦虑,又能拥有媲美电动车的智能体验,这不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吗?
日产N7已经初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这款车自从4月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经超过3.2万辆,成了日产在智电新赛道上的排头兵。 我上个月去4S店实地看过N7,说实话,内饰质感和智能配置都比日产之前的车型有了明显提升。
特别是那个由本土年轻设计师团队打造的外观,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 有个细节很打动我——中控屏的界面设计特别简洁,常用功能一键直达,不像有些车型非得在二级菜单里找半天。
日产在混合动力方面其实早有技术储备,只是之前的方向有点跑偏了。 比如那套e-POWER技术,本身不错,但在中国市场上既享受不了新能源政策,和比亚迪DM-i这些插电技术比又不太占优势。 如今日产终于想通了,带来了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插电混动方案。
日产计划在2027年前向中国市场投放10款新能源汽车,这个节奏算是跟上了市场步伐。 而且他们明确提出了“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战略,要把中国打造成日产全球的战略枢纽。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未来日产在中国推出的车型会更对中国消费者的胃口,甚至可能从中国反哺全球市场。
明年日产还要把Z NISMO性能车引入中国,这说明日产不仅要在家用车市场发力,还要重燃品牌的激情和运动基因。 对于咱们车迷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日产这一系列的转变,背后其实是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集体觉醒。 据乘联会数据,9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68.3%,而主流合资品牌只有6.6%。 这个差距确实巨大,但也说明合资品牌的反击才刚刚开始。
日产的优势在于,它有着深厚的技术底蕴和良好的口碑基础。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产早在2014年就通过启辰品牌推出了纯电动车晨风,比很多新势力都早。 只是当时市场还没准备好,日产也没有坚持下来。
如今日产终于放下了身段,拥抱中国技术、中国设计,推出了像鸿蒙座舱这样的产品,这种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车友们,其实咱们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什么? 不就是产品好不好用、价格合不合适嘛。 不管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谁能为咱们带来更好的体验,谁就能赢得市场。
日产这四十年在中国积累的1900万用户,是它最宝贵的财富。 这些用户对日产品牌有信任、有感情,只要日产能推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老用户们是很愿意回来看看的。
日产中国正努力变得更年轻、更有温度、更加激情澎湃,这种转变在它的新产品上已经能感受到。 从经典的轩逸到创新的N7,从纯电的艾睿雅到插混的N6,再到智能燃油车天籁·鸿蒙座舱,日产正在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产品矩阵,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那么车友们,你们觉得日产的这套组合拳能奏效吗? 如果让你在自主品牌和日产这些新一代合资车型中选择,你会更倾向哪一边? 天籁·鸿蒙座舱这样的智能燃油车,是不是正好击中了你的需求痛点?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