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架搭得差不多了,焊花四溅,机器轰隆隆的声音盖过了周围的喧嚣——这景象在包头稀土路汽车商业街变得越来越常见。回想我去看那个中晟新能源汽车城项目那天,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施工队忙得不亦乐乎。中晟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周学良跟我说,大概再一个多月,我们极氪的店就能开业了。当时我心想,这不简单,极氪这高端品牌头一次进包头,还是自治区内第一个交付中心,难怪周经理眼里藏不住激动。
说实话,一线干过车企研发的我,知道这种工程速度绝非易事——铁皮和玻璃一旦确定样式,供应链就得跟上,哪怕一环出错,都可能导致交货延误。听周学良讲,这项目7月才启动,输了那么快,完全得益于包头市和稀土高新区的多方支持。你知道,这种支持可不是随便给的,得要背后有清晰规划和明确的效益预期才行。
虽说项目总投资5000万多,建筑面积大约有15000平米(数据是我粗略估算的,官方没完全对外),这数字在二线城市算是挺大胆的投入了。要我是销售人员,早乐开了花;可我反而有点按捺不住,好奇极氪凭啥选上这里?车多,潜在客户基数?其实还真是:稀土高新区汽车商业街不仅是包头的汽车集中区,在我之前拍的照片档里就能看到,这条街上已有雷克萨斯、宝马、问界、理想、比亚迪等58个品牌,还有76家4S店。那密度,不亚于一条车市马路牙子。
同个时间,阿维塔的包头4S店项目也火热建设中。周丹是店长,她在工地边上说:还没几个月,展厅轮廓就出来了,快能看出模样了。阿维塔背靠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品牌背书听起来牛,但正因为这些跨界结合,对供应链和技术整合要求更高,建设更复杂——毕竟,一台新能源汽车不是单一厂家的流水线产品,是多家供应商与技术共融。这和我以前处理零件选择时那种单一供应商各自为政完全不一样。
我心里有点嘀咕,阿维塔这种光环效应,能不能在包头打出效果?毕竟这销量、换电、充电基础设施啥的当地根本不同于一线城市。这让我不禁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不是得先解决底层配套和用户使用惯,品牌扩张本身只能是一部分?(这段先按下不表)
不光是品牌进场,稀土高新区还紧盯汽车商业街本身的升级难题。说真的,消费不断升级,顾客想的不仅仅是买车,还希望能体验和生活更紧密的结合。我听汽车后市场一线的修理工说,很多顾客买车后其实不太懂保养细节,4S店不仅要卖车,还要提供可靠的售后和用户教育,这就意味着功能要多,服务要精细。
史成功,稀土高新区的商务科副科长,明确提出用产城融合理念,把盛世恒通二手车市场先升级改造,期望引入生活配套、休闲旅游等等。你看看,这不是简单的卖车买车了,是给包头人制造一个能逛能玩还能买车的场所。想起来我也问过身边一个老车主,你要是不图方便,不想跑几家店,你会不会选择这种‘一站式’汽车城?他说,肯定啊,省事儿。那买车难不难?买的是真东西还是套路多?这我也有点犹豫。
我刚才翻了下翻资料和相册,资料显示这条街长大约2公里,从科技路到自由路,覆盖面挺广。对于包头这样人口和消费能力还在增长的城市来说,一条密集的汽车街区能形成品牌效应和群众基础,这会不会真成新能源车的宝地?
还有一点让我好奇,仓储和供应链怎么保障?新能源车对电池要求很高,尤其阿维塔背后的宁德时代电池,据说出厂成本一个百公里续航的成本在1万元左右(这个数字我先估算,实际可能浮动)。如果供应链一被中断,造型精致的展厅里没车,顾客游走最后可能空手而归,这风险谁来承担?这还是个我没细想过的点。
顺带说个小情节,前几天跟朋友逛车展,他一边看一边感叹:现在的车销售没有以前那种‘忽悠’感,反而黑科技满满,但能不能用好这些科技,还是看厂家和渠道押的底牌。说实话,这话我有点同意,因为我也没见过哪个品牌一靠科技就能稳胜市场,销售和服务才是中坚。
总结一句话,极氪和阿维塔这些顶着大名想闯包头市场,靠的是快速打造展示和交付中心,搭上稀土路这条浓缩了汽车商业的主干道,借着城市升级的东风。这条路的真的能成为包头新能源汽车的地标和生活集聚点吗?我反而更想看他们能在最细节的用户体验和供应链稳定上做了什么改进。
你有没有发现,买新能源车时,最容易打动你的到底是那些炫酷的配置,还是销售人员一句实话?这点,或许比钢架焊花更重要。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