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咔哒”一声拉开,我站在X5的尾部,手里拎着一箱不算轻的矿泉水。月色下,冷风灌进袖口,不适时地提醒着我夜班的意义。我轻松拨开上玻璃门,卡住。下门板也是顺畅一折,齐腰的平台刚好,水箱一放,腰也不必弯。邻居家的孩子觊觎着这块小平台,嚷嚷着要坐上去充当赛车里程碑。我假装没听见,把剩下的瓶子统统摆平:这就是所谓“天地门”的好。仅仅一个尾门,却是生活与出行里少有的仪式感。当你习惯了它的便捷,习惯了它带来的“与众不同”,一体式尾门看起来就像是都市人削去了棱角后的妥协。
提问一句:如果今后你的X5再没有天地门,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开了一辆“假宝马”?
关于宝马X5取消分体式尾门这件事,谍照网上一出,论坛楼里立刻炸了锅。业界总喜欢用“向经典致敬”当广告文案,如今倒变成了向经典挥手作别。宝马自出道以来,不乏弄潮而行的本事。但面对X5“天地门”这样的标志性设计,放弃,无疑带着一种“断尾求生”的味道。
事情并不复杂。工厂里的人士看得分明:一体式尾门,零部件数少,工序简洁,制造难度像拉直了的高尔夫球道。监管压力、环保要求、生产效率,统统往企业的脖子上拧,每少一颗螺丝,每省一道工艺,后端的利润都有肉眼可见的变化。更别说,中国市场宝马X5每年狂卖三万辆,生产线压力谁都能算明白。不用天地门,车体刚性提升,尾部装配过程也更顺畅,座椅折叠、后排通风、尾门电吸,可以塞更多功能。厂家算盘打得啪啪响——“多快好省”,不?省下来的钱,或许能冠个“创新科技包”,让人看着省心也开心。
另一头,市场调研报告冷静地躺在宝马慕尼黑总部的桌面上。一项糟糕的发现:真正会频繁用到天地门的车主,比例寥寥。多半人连分两段打开的乐趣都没体验过,更别说用它野营、钓鱼、码货。一辆车,99%的用户用不到的设计,成了企业的成本“大胃王”。再有情怀,也支撑不起年度利润表的发条。
这个决策表面上理智得没情面可讲。甚至我认识的几个宝马经销店老炮,谈起分体式尾门也是一副“鸡肋”神情,劝客户绕过不提。毕竟现在大部分城市SUV,尾门都是傻瓜式电动上挑。豪华是伪装,实用才是真相。数据面前,情怀都成了无人问津的余温。
但业界的“冷知识”往往潜藏着反讽。一代又一代的宝马X5车主里,也存在着一群“守旧派”。 YouTube视频一刷,国外山野人士在天地门上支锅,营地生火烤肉,或者孩子们笑闹排排坐……这些画面构成X5产品标签的一部分。产品差异化是豪华品牌的命根子,当所有车都搞一体式尾门,宝马X5去掉天地门,和X3、X7有什么本质区别?有时候,生产线上的那道省钱决策,到了市场端,却变成了无法量化的损失。
我得承认,从职业习惯来说,这种设计的消亡不禁让我想起警界里的冷知识:某些“看似多余的小细节”,只有在有限场景下才真正发挥出“救命”作用。比如防弹衣看起来重又热,实战时那可是一道分水岭。同理,天地门对比豪车世界的“传统尾门”,也许只是一项叫人怀旧的小创新。但对部分需求刚刚卡住的人,从此多了一道关。
当然,真正让人咂舌的黑色幽默是:许多人争论天地门到底有没有意义时,99%的消费者其实用不上,却又希望自己能拥有这么点“特别的小癖好”。愿望清单很长,分体尾门很短。当现实与情怀决战,资本往往赢得无比体面。
说回宝马X5的定价与市场表现。取消天地门到底会不会影响销量?品牌的惯常答案是:消费者买X5,属于品牌信仰上一脉相承。可现实往往不懂诗和远方:降本增效带动性价比再提升也罢,但一旦取消天地门,价格还咕咚一下跳水,大多数还是能接受的。万一价格不降反涨,那被骂“套娃割韭菜”恐怕也是难免的。企业是个“二桃杀三士”的游戏,哪里舍得把利润轻易让出来?
其实,这一场争论,归根结底在“情怀有多值钱”上打转。汽车产品是一门工艺兼取悦的学问。它既让你像一个理性的工程师般挑剔每颗螺丝的效能,也让你像个浪漫主义信徒为一块金属门板多愁善感,有时候还得自嘲地承认,理性和情怀往往只能留一个上桌。
我打趣说,作为法医,我一直信奉工具主义:能用就是好用。但是,有的时候,人们对工具的留恋,不仅仅是因为“顶用”,而是它曾经在一个平凡日子里,给了自己一点微小的幸福。这和把分体尾门写进宝马X5的说明书没关系,和销售给的最终优惠价也没关系——那就是人性。
说到底,宝马X5的下一代没有了天地门,也不会劫难性地拉低宝马的江湖地位。大多数人还是会买单,为品牌的光环和产品的加速度埋单。但人生在世,难免会对一些退场的细节抱有无谓的执念。地球不因一块尾门的消亡而变慢,而我们的期待,也许就该停在“下一个小设计会不会更贴心”上。
你觉得,下一个宝马X5,还值得为它的尾门纠结吗?这点小遗憾,能不能影响你打开“车生活”的姿态?我已经说完证据,最后的判断权,只能交给每一次你关上尾门的那一刻了。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