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纯电车和混动车的车主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一边是纯电车主排队四小时等充电,抱怨混动车占着茅坑。另一边是混动车主加油扬长而去,暗自庆幸没选纯电。而真正让混动车主挺直腰板的,不是技术多先进,而是一句“我能加油”。
今年国庆假期,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日均通行量预计约1250万辆,占日均总流量的近20%。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预测,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将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在一些热门高速路段,如京哈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前甚至出现了车主拿号排队的情况,等待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
纯电车主在服务区陷入了一场时间消耗战。一位从广州自驾回湖北的车主分享,她在湖南一个服务区排队充电就花了近4个小时,500公里的路程总共开了11个小时。另一位从四川去贵州的车主在贵州古基服务区也等了2个多小时,他发现甚至有车主充满电后在车上睡着了。
尽管纯电车型的快充技术已飞速发展,例如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07公里,但在节假日服务区排队的现状下,这种技术优势很难发挥。有纯电车主无奈表示,即便自己的车支持高速快充,如果前面排队的是一辆充电功率较低的早期电动车,或者混动车型,等待时间依然漫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插电混动和增程式车主的相对从容。他们到了服务区,如果看到有空闲充电桩,可以顺手补电,能省则省。一旦遇到充电排长队,他们可以选择直接加油离开,避免了漫长的等待。这种可油可电的灵活性,在节假日高速补能资源极度紧张的场景下,成为了显著的优势。
这种场景差异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观点认为,电池容量较小,充电功率相对较低的增程和插混车辆长时间占用充电桩,降低了充电桩的周转效率,加剧了纯电车主的排队现象。有服务区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建议车主充电至80%左右即可离开,以提高充电桩使用效率。
选择哪种技术路线的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主的主要用车场景对于频繁长途出行,尤其是在节假日需要跑高速的用户来说,混动车型目前提供的能源补充可靠性,确实能减少很多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而在城市日常通勤为主,且具备便利家庭充电条件的用户,纯电动汽车的低使用成本和静谧驾驶体验则更具吸引力。
有经验的新能源车主已经开始寻找应对策略。一位ModelY车主分享了他的心得,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在高速公路的充电桩等一两个小时,如果愿意下高速,五公里内大都能找到空闲的充电桩。另一位开了七年电车的网友则习惯在电量低于30%时找个出口下高速,寻找就近的充电桩,顺便体验当地特色美食。
这个假期的高速充电现状,让许多插混和增程车主此前对纯电快充技术的羡慕情绪有所减退。一位车主坦言,之前看到纯电车充电像火箭一样快,再看看自己车最高七八十千瓦的充电功率,确实有点嫌弃。但经历了服务区排长队的场面后,心态平衡了很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