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科技的这一番操作,着实吸引了不少目光。先是吉利,后是梅赛德斯奔驰,这些汽车界的大咖竟然扎堆跑去千里科技“上车”,还玩出了个“豪赌”的味道。这波骚操作,俨然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年度瓜王。好吧,既然是这么热的瓜,那就不妨开聊聊。
首先,这事的核心无疑是千里科技以AI驱动的智能驾驶。简单说,它靠的是自主研发的强化学习-多模态技术(RLM模型),不仅覆盖了L2到L4智能驾驶能力,甚至还甩出个“千里智驾1.0”,宣称能支持城市NOA功能。这可是技术含量与实用性的双重挑战。但等等,这背后还藏着个“吉利系”的大金主,不仅有吉利汽车,还接连吸纳了极氪这样的帮手,这阵仗真是“大船开出小船群”。
更让人关心的是奔驰的入局。同样都是玩智能驾驶,这家德国豪强可不是没招,毕竟它和英伟达、Momenta已经有了深度绑定,且落地了中国车型。奔驰此番以13.39亿入股,显然不只是财务投资,更像是想搭上千里科技的东风,再借助智能驾驶的东势实现弯道超车。放眼未来,上市之后聪明的布局或许更会成为千里科技的发展加速器,让它跑得更远。而奔驰与吉利之间的合资品牌smart,也或将成为千里科技的秘密武器。
不过,别光看热闹,冷静下来一分析,哪家公司愿意认输呢?如今智能驾驶早已成为车企的主战场,就好像《绝地求生》里吃鸡,谁跑得快,谁就能多抢几口蛋糕。比如博世智能驾控在苏州的百亿投资,华为的乾崑智驾交付破百万台,再看高端NOA市场今年逆袭的比亚迪,还有传统豪强高通和宝马的强强联合,这些巨头们的铁血大招,各个都在昭示一个道理不努力以后就吃不上饭了。智能驾驶这盘棋,真是越往高阶走越刺激。
但是话说回来,一个个爆炸性的合作背后,财富的想象力确实足够壮烈。中高端芯片和软件算法的暴利已经不是秘密,动辄70%、90%的毛利率,分分钟吊打传统硬件的毛利。这不,连那些算法供应商都嗅到了机遇,个个想法设法整出白盒模式来搏生存,而那些“硬件搬砖户”们,也只能抓住域控制器和传感器的残羹冷炙。换句话说,谁掌握了算法,谁就握住了市场的命脉——智驾平权的真正意义,归根结底还是拼成本。
但有趣的是,千里科技显然不仅仅满足于在吉利体系里兜转。它跃跃欲试的目标是整个行业的输出方案。这就好比排场摆好了,才敢请更多人吃饭。可问题是,到底能不能摆好这场饭局,还得细品细掂量。再说,能成为“第二个华为引望”,这话听着霸气,却得看看底子够不够厚。芯片、算法、市场、预算,这都是大门槛,就一个不绕过,你就别想撑起车企的未来。
再看比亚迪和华为这样的对手,可谓是后视镜中甩不掉的一抹身影。而作为瓜吃到这个份上的群众,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技术,更多的是一场与行业的军备竞赛,这是场豪赌,也是一场押命。谁的智驾方案能跑赢市场、跑赢技术瓶颈、跑赢的大风向,无疑就能拿下未来智能汽车的一张VIP入场券。
最后,问题就来了,这样的智驾竞赛,是“降本”更重要,还是“拼命”更重要?别管博世、奔驰这些巨头如何布局,也别管纵横中国市场的比亚迪和华为如何扩张,真正的赢家终究会是那些找到成本与技术的平衡点,同时还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的胆大心细之辈。那么问题是,为了站上这个未来的牌桌,车企们真的准备好收好牌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