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跌破7元,车主却高兴不起来,原因太扎心

最近,不知道你开车去加油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加油站电子屏上的数字,尤其是92号汽油的价格,又悄悄地回到了“6元时代”。

按理说,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想当年,油价要是能从8块多降到7块多,那都足以让有车一族们奔走相告,朋友圈里晒加油小票的能排起长队,大家的心情跟中了彩票差不多,仿佛省下的那几十块钱能立刻改善生活。

可现在呢?

油价跌破7元,车主却高兴不起来,原因太扎心-有驾

油价实实在在地跌破了7块,甚至逼近了6块5,社交媒体上却出奇地安静,连个讨论的水花都见不着。

这就让人纳闷了,钱袋子明明能松快一点了,为什么大家伙儿反倒提不起劲,一脸的“知道了,哦”的淡定表情?

这背后藏着几笔实实在在的账,咱们今天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你就会明白,这波平静的背后,其实是咱们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的一场深刻变迁。

首先,最直观的改变,就发生在我们每天上下班的路上。

你现在堵在车流里,不妨抬头多看几眼,是不是感觉挂着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了?

它们就像一群安静的精灵,悄无声息地在车河中穿梭,既没有发动机的轰鸣,也从不需要去加油站排队凑热闹。

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到2024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了1300万辆。

这是什么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现在马路上跑的每五辆私家车里,差不多就有一辆是不用烧油的。

对于这超过一千万的车主来说,油价的涨跌,已经成了一个和自己关系不大的新闻。

油价跌破7元,车主却高兴不起来,原因太扎心-有驾

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晚上回到家,把充电枪往车上一插,再用手机APP预约个深夜的“谷电”时段充电,一度电可能就三四毛钱。

充满一次,花个十几二十块,足够跑上三四百公里,一个月通勤的电费开销,可能还不如以前加一箱油的钱多。

你想想,一个习惯了每月花几十块钱就能解决通勤问题的人,你跑去跟他说“嘿,今天油价降了两毛”,他大概率只会礼貌性地回应一句“是吗,那挺好”,心里可能根本没把这当回事。

油价是涨是跌,对他们而言,就跟讨论国外哪个城市下雨了一样,缺乏切身的感受。

这第一批对油价“免疫”的人群,数量已经足够庞大,他们自然而然地冲淡了整个社会对油价波动的敏感度。

再来说说我们这些还在坚守燃油车阵地的老司机们。

即便我们还在开油车,但我们的用车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汽车是很多人唯一的、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每天上下班都得靠它。

但现在,随着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的普及,很多人一周可能就去公司两三天。

剩下的时间,楼下的共享单车蹬一蹬,或者坐一趟准时又便捷的地铁,也能轻松搞定出行。

车子在停车场里“吃灰”的时间越来越长,油箱里的油针半个月都不见动一下。

油价跌破7元,车主却高兴不起来,原因太扎心-有驾

上海有位网友就在网上分享,说他家的燃油车去年一年总共才开了不到1000公里,基本上成了个摆设,反倒是后来买的电车,每周充一次电,电费不到50块,成了家里的主力。

在这样的用车频率下,油价降个几毛钱,又能省下多少呢?

更何况,现在的车主们早就被市场“教育”得越来越精明了。

很多城市,比如杭州、成都,加油站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多拉点生意,都推出了“夜间特惠”或者会员日活动,一升油能比白天便宜一块多。

许多有经验的司机早就摸清了这些门道,宁愿等到晚上十点以后,专门去加这种“打折油”。

对他们来说,国家发改委那每隔十个工作日调整一次的几分几毛,远不如自己找准时机薅一把羊毛来得实在和过瘾。

当大家都有了自己省钱的渠道后,对官方调价的关注度自然也就下降了。

咱们再来算一笔最现实、也最扎心的经济账。

假设你的家用车油箱是50升,油价从之前7块出头降到了现在的6块8,每升降了4毛钱。

那么你加满一箱油,能省下多少钱呢?

计算一下就是:0.4元/升 × 50升 = 20元。

油价跌破7元,车主却高兴不起来,原因太扎心-有驾

二十块钱,可能也就是一杯好点儿的奶茶钱。

我们再把时间线拉长,假设你是一个标准的上班族,每天通勤来回50公里,一个月按22个工作日算,再加上周末偶尔出门,总共跑1500公里。

如果你的车百公里油耗是8升,那么一个月需要消耗120升汽油。

油价每升降4毛,你一个月总共能省下:120升 × 0.4元/升 = 48元。

一年下来,就是48元 × 12个月 ≈ 576元。

不到六百块钱,在今天这个物价水平下,想买个稍微好用点的厨房小家电都有些紧张。

为了这点“微不足道”的节省,确实很难让人产生那种激动得想要发朋友圈炫耀的冲动。

当然,这笔账对不同的人来说,分量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那些开重型卡车跑长途运输的司机师傅们来说,油价下跌可是实打实的利好。

他们的大货车,油箱动辄几百上千升,油耗更是惊人,跑一趟上千公里的长途,油价降个几毛钱,一趟下来就能省下近百块甚至更多。

一个月多跑几趟,省下来的钱就相当于多挣了一千多块的纯利润。

油价跌破7元,车主却高兴不起来,原因太扎心-有驾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值得高兴的大事。

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只是把车用于日常代步的普通人来说,这点优惠确实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最后,我们把视野再放宽一点,看看加油站和国际大环境。

你以为现在的中石油、中石化还单纯是靠卖油挣钱的吗?

其实不然。

你去加油的时候稍微留意一下,加油站里不仅有便利店,卖着各种零食饮料,很多地方还开起了快餐、咖啡店,提供洗车、保养等一条龙服务。

这些看似“副业”的非油品业务,如今已经成为加油站利润的重要来源,有些地方的收入占比甚至超过了三成。

汽油本身的利润空间其实已经被挤压得很薄了,加油站适度降价,更多的是一种吸引顾客进站的营销手段。

把你吸引过来,你加完油,顺便买瓶水、来杯咖啡,或者办张洗车卡,这些消费带来的利润,可能比卖你一箱油挣得还多。

所以,我们看到的油价下降,背后也是商业模式转变的体现。

从国际上看,近期油价走低,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石油的需求没那么旺盛了,而一些主要产油国为了市场份额还在增加产量,供大于求,价格自然下跌。

但这并不意味着低油价会一直持续下去,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一旦产油国觉得价格太低伤及自身利益,随时可能联手减产来抬高价格。

同时,我们国家也有“地板价”的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一定程度时,国内油价就不再下调了,这也是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相关产业的稳定。

所以,现在的“6元时代”,很可能只是一个短暂的窗口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