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试驾智能驾驶,星途ET5表现稳定,深蓝L06主打实用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杭州西湖畔的那些试驾车队——他们就像一群“小心翼翼的老司机”,在喧嚣和混乱之中安静地展示着技术的优雅。四天品鉴会下来,星途ET5、深蓝L06把我对智能驾驶的种种疑虑拆解成了一段段清晰而证据感十足的体验。这不是PPT上的梦想,也不是实验室里的独角戏,而是真刀真枪地在公众道路上,把“未来”开给了每一个坐进去的人。

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错觉:坐在车里,导航自信满满,你却总忍不住多看两眼路况。“这真能帮我把车开好?”辅助驾驶系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像个只会背理论的书呆子,遇到人流高峰、乱入电瓶车,动作迟缓,逻辑生硬。国产智能驾驶这几年被吐槽最多的,也是这个“脱节”。

杭州的这场试验,显然不是来听赞美诗的。从红绿灯堵车到景区人车混流,从侧方汇入到突然开启的梅雨。所有的“破坏性场景”,全都列队迎宾。你愿意相信技术进步的故事吗?不如直接坐进星途ET5或深蓝L06,亲身验证一遍。

说到星途ET5的表现,我原本以为会遇到“演示专用赛道”,其实是多虑了。它首搭的HSD系统和征程®6P芯片,不是把数据堆在堆栈里,而是把每一个决策都落到真实场景:感知——控制——反馈一气呵成,时延从过去的“思考人生”变成了“轻弹指”。毫秒级红绿灯启停,准确得像体校生练习起跑。更难得的是防御性驾驶策略,类似有经验司机“多想一步”的本能,该刹时没硬控,能绕时不死磕。横纵协同控制则让这些动作没有一丁点机械僵硬,过弯、变道,像职业舞者的“滑步”,毫不抢戏。至于系统的强化学习机制,则给我添了一点儿程序员的安全感:它不会永远只会第一个版本,自己会“长大”,遇到极端场景也会进步。这种“全场景体验一致性”,在以前的智能驾驶里,往往像“统一测评”里的不及格分数;如今倒成了它日常工作的底线。

另一款主角——深蓝L06,其实更像是普惠级别的“搬砖劳模”。两颗征程6M芯片,256TOPS算力,说起来很炫,落到实际场景,只意味着它面对传感器狂轰滥炸的数据时,可以镇定从容:毫米波也好,激光雷达也罢,全都能“集中处理”。算力带宽比高,变成了对Transformer等大模型的“专属优化”,你不会感受到任何卡顿。实际驾驶时,它没有“天才少年”的特立独行,反倒显得像一个靠谱大叔:跟车流畅,避让沉稳,和“辅助驾驶老司机”这个叫法挺搭的。其实,你只要想想:有什么技术是真正让普通家庭用得起,且能放心交给它的?深蓝L06,就是那个已经“干了很多年”的幕前者。

得益于地平线的“软硬协同”技术路线,两款车的量产,不仅是赶工完成的任务清单,而是一次“适配性试验场”成功通关。HSD系统与多家主流车企的深度合作也为今后的千万量产搭下了底。数据其实很诚实:征程系列的累计出货已经跨过千万,这届HSD也许真会是未来三到五年“千万人用得上的技术”,不只是高端噱头。

品鉴会除了专业测评,现场还安排了花式互动环节——有点像是“智驾娱乐局”升级版。熟悉一点的玩家,能参与UI/UX设计大师工作坊,看HSD如何将无聊的车机界面做到让设计师也想投简历。地平线在设计领域拿下了2025年iF大奖,外加德国红点奖,算是给技术贴上了“美丽标签”,也算是黑色幽默的一环。毕竟,能让程序员和设计师一起沾沾自喜的场合并不多,剩下的结果就留给路试和用户的吐槽来投票。

杭州试驾智能驾驶,星途ET5表现稳定,深蓝L06主打实用-有驾
杭州试驾智能驾驶,星途ET5表现稳定,深蓝L06主打实用-有驾
杭州试驾智能驾驶,星途ET5表现稳定,深蓝L06主打实用-有驾
杭州试驾智能驾驶,星途ET5表现稳定,深蓝L06主打实用-有驾

如果冷静复盘一下这场“智能驾驶验真”,星途ET5和深蓝L06的成功,其实靠的不是天降灵感,也不是“资本催熟”。它更多是一种长期苦功夫——一端做技术,一端做验证——中间全用证明题和数据来过关。你问我,这是不是智能驾驶的“新起点”?我会说,至少它让“有汽车的人都能体验高阶辅助驾驶”变得不再那么遥远。体验一致、策略类人、成本可控,这三条,过去一直像“见不到的明灯”,如今第一次变成了手里的开关。

当然,职业习惯让我忍不住提一句:所有验真,都需要时间和更庞大的数据来淘洗“偶然性”。真正的挑战,一部分还在雨夜、堵车和十万用户用脚投票的明天。技术很炫,但归根结底,能把理想降落到地面,才是真正的硬实力。所谓“第一梯队”或“普惠方案”的标签,只是一个动态标题,不是金身护体。

杭州试驾智能驾驶,星途ET5表现稳定,深蓝L06主打实用-有驾

至于未来,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智能驾驶普惠红利”?会不会辅助驾驶变得太智能,反而让司机“变笨”?在每一组数据和每一次测试背后,技术进步的悖论仍在延续。你愿意把“安全感”交出去多少,又愿意 “依赖感”回收几分?现实不提供标准答案,只有现场体验,和你的那一份理性。

杭州试驾智能驾驶,星途ET5表现稳定,深蓝L06主打实用-有驾

不说教,也不撒糖。只是提个问题:当技术体验真的迈进日常生活,你,是更想成为那个放心闭眼的乘客,还是永远保持一丝冷静的旁观者?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