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添了二宝,换个MPV的事儿终于提上日程了。说实话,之前我和老公围着高山、梦想家、D9这三款国产新能源MPV转了好几周,差点没把笔记本写烂——今天家里老人一句话,结果把我思路全给打乱了。
先说说这三个车,咱得有个底。高山内饰那是没得说的,材质摸起来就舒服,氛围灯啥的设计得挺高档。梦想家外观挺能抓眼球,尤其是那套智能驾驶辅助,开起来省心不少。至于D9嘛,厂商口碑和稳定性一出来就让人放心许多,尤其是电池管理和动力组合,据说软件调校也在持续改进。
我一个做汽车研发背景的朋友跟我说,这三车的供应链在国内算是比较成熟了,尤其梦想家那边能拿到的宁德时代电池,能保证基本续航和安全,但固态电池什么的嘛,还没广泛商用,得等。听着这话,我那个动摇,马上电话又打给销售,问了问这里边的交付周期和保养细节。销售说,目前高山平均交付时间大约是2~3个月,梦想家和D9差不多,偶有涨价但幅度小。
正当我准备订金的时候,老人来了句,你们现在买电车,等七八年固态电池出来,那时候电车能比油车稳当多少?保值率还能靠谱么?当时我有点懵,脑袋算了一下,这保值率的事儿确实不是小流量数据。
说实话,新能源车的折旧速度确实快,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特斯拉model X折旧7年后能剩下20%-30%,国产新能源MPV可能更快,尤其新技术覆盖的自燃、降价和质保政策,都会影响二手市场的价格。而GL8、赛那这类油车,比如我们这块儿4年保值率还能维持在50%-60%,这数字对刚换车的家庭来说,还是有心理安慰和现实好处的。是不是这样?有老板告诉我他们试过,电车贬值快,转手不太划算。
我对老人话有点保留。咱们也不能全听,他那意思更像是给咱们先打稳定基础,误打误撞又提醒我,新能源技术这发展速度,一脚跨到底其实风险挺大。至于电池固态七八年后的折旧,还有电池更新换代带来的成本,这真不好说,毕竟固态电池技术进不进步,哪家先量产,政策风向都得看,没细想过。可能我还忽略了供给链抗风险的能力吧,比如新能源汽车用的那些高纯度材料,如果供应断了,车价咋办?而且研发又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想象一下,一款新车从设计到投产,少说三到四年,期间不断调整供应链和质检环节,就像做饭,炒菜必须火候刚好,主料辅料一个都不能出错。
转个题,跟朋友聊起买车这事,他竟然说:你要真想稳妥,还不如看看混动,油电结合最灵活。我听了想笑,混动车续航和驾驶体验确实靠谱,可这又得多花个20万,带娃多口之家开销本身就紧张,不是么?这钱花上去,家庭财政得安排得更紧张一些。是不是我想复杂了?
我倒是想问问,你们同样预算,买国产新能源MPV,你们更偏向哪一款?是要最高科技感还是最踏实的性能保证?你们会像我一样,听老人的话,还是敢冲一点?毕竟这几年补贴和政策调整挺快,谁也说不准未来市场怎么走。
顺带说个小情节吧。上周去修车,技师跟我说他朋友买了个电动车,冬天续航大打折扣,修理时还得多花些心思。这个细节我觉得挺真实,不是每辆车都能做到四季如春的驾驶感受。新能源车这点不稳定,也确实给用户添了不少麻烦。
其实我也在想,家里换MPV,别只盯着价格和配置,得考虑用车环境跟使用惯。毕竟带着两个娃,车里得有足够空间放儿童座椅,放婴儿车,空间利用率这块可别忽视。朋友那儿的赛那,就是空间布局灵活,座椅折叠组合多样,没那么极端的电池焦虑,倒挺让我有点心动。
说实话,家里老人说不得不信他们有经验,保值率和换车的灵活性不是小数目。但在我心里,这种选择真的更像是一场投资,现在哪个能买得值,是给家人,还是给自己未来几年内可能的折旧损失?
趁这会儿,悄悄问问你们,有没有谁最近刚换MPV?是选新能源还是油车?用了半年的感受真的比我所想差强人意?那套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哪里能给点真实使用体验,毕竟花里胡哨也能坑不少钱。。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这心里也有点乱,但能确定的只有一点:这车,买了开几年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只是为了技术卖点干瞪眼。不知道站在未来七、八年的时间线上,哪个选择才算是最适合我们家庭和情绪的一步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