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铃立马都把续航拉到300公里了,雅迪爱玛作为行业老大老二,为啥不赶紧跟上?

台铃立马都把续航拉到300公里了,雅迪爱玛作为行业老大老二,为啥不赶紧跟上?

台铃立马都把续航拉到300公里了,雅迪爱玛作为行业老大老二,为啥不赶紧跟上?-有驾

台铃、立马都有续航最远的电动车,为何雅迪和爱玛不跟随,看分析

最近刷短视频和电动车论坛,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2025年下半年开始,台铃和立马这两家品牌在各大平台疯狂宣传自家的"超长续航电动车",什么300公里、330公里的续航数据满天飞,评论区里也炸开了锅。

有人惊呼"这续航能从北京骑到天津了",也有人质疑"是不是虚标数据骗人",更有不少网友疑惑:"雅迪和爱玛作为行业老大老二,咋就不跟着卷续航呢?

难道是技术不行?"

说实话,这个问题确实挺耐人寻味。

要知道,雅迪和爱玛可是电动车行业的"双巨头",销量常年霸榜前两名,按理说台铃立马一喊"续航之王",它俩应该立马硬刚回去才对。

但奇怪的是,翻遍雅迪爱玛2025年的新品发布和营销动作,你会发现它们不但没跟风推超长续航车型,甚至在宣传上都刻意避开"续航PK"这个话题,转而猛推什么"高端化""智能化""换电生态"。


这就让人琢磨不透了:难道雅迪爱玛真的怂了?

台铃立马都把续航拉到300公里了,雅迪爱玛作为行业老大老二,为啥不赶紧跟上?-有驾

还是说它们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咱今天就来好好扒扒这背后的门道。

台铃立马长续航车型:台铃立马到底憋了什么大招?300公里续航是真本事还是玩噱头?

说起台铃和立马的"续航大战",其实早在2025年上半年就已经打响了。翻开行业资料你会发现,台铃有一款叫"火眼机甲·赤兔2025"的车型,官方宣称搭载72V23Ah石墨烯电池,城市通勤续航能跑105公里,郊区能达到93公里。立马那边推出了一款"极限登峰500",上了两组72V50Ah的锂电池,外卖小哥实测城市路况能跑300公里,这数字一出来,当时就把不少人给震住了。还有个小品牌五星钻豹,也跟着掺和进来,推出T90顶配版,号称配备72V100Ah锂电池,最大续航能飙到330公里,简直要把电动车当小汽车开。

当时很多消费者看到这些数字都蒙圈了:"我现在骑的车才跑60公里就得充电,你们这一下子就300公里?不会是吹牛吧?"结果仔细一扒配置单,发现人家玩法确实不一样了。

电池玩了"加量不加价"的套路——传统电动车一般用60V20Ah的铅酸电池或者小容量锂电,重量轻但容量有限。

台铃立马这次上72V50Ah甚至100Ah的大容量锂电池组,电池容量翻了两三倍,单车电池重量超过30公斤,有些双电池版本的整车重量能飙到80公斤以上。

用台铃工程师的话说就是:"续航不够,电池来凑——电池容量上去了,续航自然就长了。"

这话听着糙,但确实是大实话。

电机也跟着"增肌"了。为了带动这么重的电池跑起来,台铃和立马都换装了1200W到3500W的大功率电机,普通电动车才400-800W,这功率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什么概念?普通车爬坡费劲,这些大功率车能带着两个成年人轻松上15度斜坡;普通车时速最高45公里每小时,这些车在封闭场地测试能飙到60-65公里每小时。当然这速度已经超国标了,正常上路得限速,但架不住宣传时候响亮。

各种"省电黑科技"也堆上了。

台铃那边宣称用了"云动力4.0省电系统",通过智能控制器实时监控电机输出,减少无效耗电;立马则说搭载了"AI节能算法",能根据路况自动调整电机功率。


官方数据显示,同样骑100公里,新系统比老款能省20到30的电。

台铃立马都把续航拉到300公里了,雅迪爱玛作为行业老大老二,为啥不赶紧跟上?-有驾

听上去挺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通过电子系统优化能耗管理,原理并不复杂。

看到这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不就是把电池做大、电机做强吗?有啥技术含量?"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来了——电池大了车身就重了,续航是长了但灵活性、安全性、成本全都跟着变了。这才是雅迪爱玛不跟的真正原因。台铃立马推出的这些300公里续航车型,售价普遍在7000-8500元,有些双电快充版本甚至要上万。对比之下,雅迪爱玛的主力车型续航80-100公里,售价普遍在3000-5000元区间。为啥差这么多?因为大容量锂电池成本太高了——72V50Ah的锂电池组成本约2500元,而普通60V20Ah才800块。车企要是把续航做到300公里,要么售价翻倍失去价格优势,要么自己贴钱卖挤压利润空间,怎么算都不是好生意。

要命的是风险。

2025年9月1日,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超过25公里每小时、整车质量不超过55公斤铅酸版或63公斤锂电版、电池电压不超过48V。

台铃立马那些300公里续航的车,电池电压72V、整车重量80公斤以上、实际时速能跑60多公里,全都超标了。

虽然厂家辩称"可以通过限速模式合规",但实际上这些车很难拿到正规电动自行车牌照,只能当"电动摩托车"上路,需要考驾照、上摩托车牌、买交强险。

这就把很大一部分普通用户给挡在门外了,毕竟大多数人买电动车就图个方便,谁愿意为了长续航去折腾摩托车驾照?

所以台铃立马这波操作,像是"营销噱头大于实际意义"——用极端数据吸引眼球、拉高品牌调性,抢占外卖、快递等特殊需求市场,但很难真正撼动雅迪爱玛在大众市场的地位。

雅迪爱玛高端化战略:雅迪爱玛为啥不跟?它们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可能很多人疑惑:台铃立马都把续航拉到300公里了,雅迪爱玛作为行业老大老二,为啥不赶紧跟上?

难道是技术真落后了?

其实仔细琢磨就会发现,雅迪爱玛压根不是"不会",而是"不想"——它们看的不是一时风头,而是整盘棋。


先说市场定位的差异。

台铃立马都把续航拉到300公里了,雅迪爱玛作为行业老大老二,为啥不赶紧跟上?-有驾

雅迪和爱玛这些年主打"城市通勤加短途代步"场景,说白了就是服务每天骑车上下班、买菜接娃的普通用户。

行业数据显示,国内电动车用户日均骑行距离不到25公里,90的人一周充电一到两次就够了。

换句话说,大多数人根本用不上300公里续航。

雅迪内部做过用户调研,结果显示用户最在意的前三项分别是"价格实惠"占比42、"骑行舒适"占比35、"充电方便"占比28,"超长续航"只排到第七位,占比不到15。所以雅迪爱玛的策略很明确:把钱花在刀刃上,主攻60-100公里续航的主流市场,而不是去卷那些"用户根本用不上"的极端数据。

再看成本和定价的博弈。

台铃那款302公里续航的车官方售价在7000-8000元,立马310公里的贵要8500元起步。

对比之下,雅迪和爱玛的主力车型续航80-100公里售价普遍在3000-5000元。

为啥差这么多?

核心就是电池成本。

前面说了,72V50Ah锂电池组成本约2500元,普通60V20Ah才800块,这一千多块的成本差最终都得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车企要是把续航做到300公里,要么售价翻倍失去价格优势,要么自己贴钱卖挤压利润空间。雅迪爱玛算得很清楚:与其为了"少数人需求"牺牲"多数人市场",不如稳住基本盘,把性价比做到极致。

是安全风险。

2025年行业最大的事件就是新国标在9月1日正式实施,这次修订的核心就是提高安全门槛、堵住超标车漏洞。

新国标明确规定:车重不超过55公斤铅酸版或63公斤锂电版、时速不超过25公里每小时、电池电压不超过48V,还强制要求安装北斗定位系统、防篡改装置等。

台铃立马那些300公里续航的车,电池电压72V、整车重量80公斤以上、实际时速60公里以上,全都超标。虽然厂家辩称"可以调成限速模式",但实际上这些车拿不到电动自行车牌照,只能按电动摩托车管理,需要考驾照、上牌、买保险,使用门槛高得多。


而且大容量电池在安全上也存在隐患。

台铃立马都把续航拉到300公里了,雅迪爱玛作为行业老大老二,为啥不赶紧跟上?-有驾

72V高压电池组如果管理系统不过关,夏季高温或者冬季低温环境下容易出现热失控甚至起火风险。

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某品牌72V电池组在充电时起火的案例,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出事品牌口碑立马崩盘。

雅迪爱玛很清楚:它们要的是"稳定的市场份额加健康的利润空间加长久的品牌形象",而不是靠堆电池打一场"不赚钱还有风险"的续航战。

说白了,雅迪爱玛不是"怂了",而是看得长远。

它们要守住的是占据市场80以上份额的大众用户,而不是去抢那10不到的特殊需求市场。

从2025年财报数据也能看出端倪:雅迪虽然2024年净利润腰斩面临压力,但它把资源都投向了高端化和智能化转型,推出搭载车联网系统、NFC解锁、语音导航的新车型,售价5000-8000元,主打年轻用户市场。

爱玛也一样,2024年净利润19.88亿超过雅迪,核心就是坚持"高端化加全球化"双轮驱动战略,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75,海外市场毛利率达20.36。

这些动作都说明:雅迪爱玛早就不玩"低价续航战"了,人家玩的是"品牌溢价加生态布局"的长期游戏。

电动车行业竞争趋势:续航军备竞赛能走多远?电动车行业到底该卷什么?

现在来了:台铃立马拼命卷续航,雅迪爱玛稳守基本盘,谁的路子对?

电动车行业的未来到底该往哪走?

从行业发展规律看,"续航军备竞赛"其实是个伪命题——汽车行业就是前车之鉴。

早年新能源汽车刚起步时,各家也在疯狂卷续航,从300公里卷到500公里再到700公里,结果发现消费者根本不买单,因为续航再长充电设施跟不上也是白搭。

电动车也一样:你车能跑300公里,但小区没充电桩、路边没换电柜,骑到一半没电了照样抓瞎。


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电动车充电桩覆盖率城市约65、农村不到40,很多三四线城市连快充站都找不到。

台铃立马都把续航拉到300公里了,雅迪爱玛作为行业老大老二,为啥不赶紧跟上?-有驾

台铃立马这波操作,像是"营销噱头大于实际意义"——吸引眼球、拉高品牌调性,但很难真正抢走雅迪爱玛的市场份额。

反观雅迪爱玛的策略,符合当下市场需求。

一是深耕"换电模式"——雅迪在2025年底已经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布局了8万多个换电柜,用户骑到一半没电了,扫码换块满电电池就走,比充电快多了。

爱玛也跟哈啰、美团等平台合作,推"共享换电"服务。

这才是解决续航焦虑的根本办法,不是靠把电池做得又大又重,而是让用户随时随地能补能。

二是提升"智能化体验"。

雅迪最新推出的"智行"系列,标配了车联网系统,手机APP能实时查看电量、定位车辆、远程解锁,还有NFC一键启动、语音导航等功能,把电动车从"代步工具"变成"智能终端"。

爱玛那边也在搞"AI防盗系统",车子一旦异动立马推送报警到手机。

这些才是年轻用户真正在意的"科技感",而不是什么300公里续航。

三是死磕"品质和服务"。

雅迪承诺"两年质保加全国免费上门维修",爱玛推出"以旧换新最高补贴2000元"。

对比台铃立马那些新车,虽然续航长,但售后网点覆盖率不如雅迪爱玛,很多县城都没维修点,一旦电池或电机出,修车都得跑到市里。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电动车行业的竞争,不会停留在"续航数字PK",而是会转向"综合体验比拼"——谁的车骑着舒服、充电方便、智能好用、服务到位,谁才能笑到最后。

雅迪爱玛这次不跟风,反而可能是"以退为进"的高招。


毕竟用户要的不是一个"续航怪兽",而是一个"省心好用"的出行工具。

台铃立马都把续航拉到300公里了,雅迪爱玛作为行业老大老二,为啥不赶紧跟上?-有驾

台铃立马那300公里续航听着唬人,但整车重得要命、充电慢得要死、价格贵得吓人,实际使用体验未必比80公里续航的车强多少。

台铃立马长续航车型:网友都在吵什么?这些疑问你肯定也想问!

台铃立马和雅迪爱玛的"续航之争"火了之后,评论区成了"辩论大赛",咱挑几个热门聊聊。

有人问:"续航300公里的车到底能不能买?

会不会是智商税?"

答案是得分情况。

如果你是外卖小哥、快递员这种"高频长距离骑行"用户,确实能用上300公里续航,一天跑100公里三天充一次电,能省不少时间。

但如果只是普通上班族每天骑10公里通勤,那就是妥妥的智商税——花8000块买个300公里的车,还不如花4000买个80公里的,剩下4000块钱干点别的不香吗?

而且大容量电池寿命衰减快,一般3年后容量掉到70左右,换电池成本得3000块以上,算总账不一定划算。

还有人质疑:"雅迪爱玛不卷续航,是不是技术真的落后了?"

恰恰相反。

雅迪早在2024年就发布过"石墨烯电池技术",能把60V20Ah电池的续航做到120公里以上;爱玛也有"能量回收系统",刹车时给电池反向充电。

它们不是做不出300公里续航的车,而是算过账后觉得"不值得"——投入巨大、市场有限、风险高。


真正的技术实力不是"堆电池堆出来的数字",而是"用少成本实现优体验"。

台铃立马都把续航拉到300公里了,雅迪爱玛作为行业老大老二,为啥不赶紧跟上?-有驾

雅迪爱玛把研发费用投向智能系统、轻量化材料、高效电机这些地方,比单纯堆大电池有技术含量。

也有人问:"充电桩不够普及,续航长的车是不是实用?"

这是个误区。

充电桩少的地方往往是农村或小县城,这些地方用户在意"便宜加耐用",而不是续航。

而且农村用户很多家里都有220V插座,晚上充一宿第二天接着骑,根本不需要300公里续航。

真正需要长续航的场景比如跨城配送、长途出行,应该选电动摩托车或者小汽车,而不是电动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本来就是城市短途代步工具,非要给它赋予长途出行功能,就像非要让自行车跑高速一样,本身就不合理。

还有人好奇:"台铃立马这波营销会不会逼雅迪爱玛降价?"

短期内不太可能。

雅迪爱玛的销量和品牌优势摆在那,2025年雅迪销量虽然下滑但仍超过1300万台,爱玛也稳居第二,台铃立马就算推出300公里续航的车,也很难撼动前者的市场地位。

反而可能出现"台铃立马抢走一部分特殊需求用户比如外卖快递,雅迪爱玛继续垄断大众市场"的局面。

真要降价,也得等到2026年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之后,现在降价只会两败俱伤。

电动车行业发展方向:续航之争的背后,藏着电动车行业的"生存哲学"!

从2025年这场"续航大战"就能看出:台铃立马玩的是"技术突围加营销造势"——用极端数据吸引眼球、打差异化,试图在巨头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雅迪爱玛守的是"稳扎稳打加生态布局"——不追风口、不玩噱头,把钱花在用户真正需要的地方,比如换电网络、智能系统、售后服务。


谁的路子对?

台铃立马都把续航拉到300公里了,雅迪爱玛作为行业老大老二,为啥不赶紧跟上?-有驾

市场会给出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电动车竞争,拼的不会是"谁的电池大",而是"谁懂用户、谁的体系完善"。

用户要的不是一个"续航怪兽",而是一个"省心好用"的出行工具。

台铃立马那300公里续航听着唬人,但整车重量80公斤以上、充电时间长达五六个小时、价格高达七八千块,实际使用体验未必比80公里续航的车强多少。

反倒是雅迪爱玛那些80-100公里续航的车,车身轻便灵活、充电三四个小时搞定、价格亲民只要三四千,再配合遍布全国的换电网络和售后服务,才是大多数用户的最优选择。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让你花8000块买台3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还是花4000块买台80公里的加剩下的钱存起来?

评论区说说你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