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过去9个月了,新能源汽车新势力们的年度目标完成率数据刚出炉,结果让人大吃一惊:16家主要品牌中,只有小鹏、魏牌、零跑和小米四家的完成率超过70%,其他大多数连50%都没达到。 年初那些豪言壮语,现在看是不是吹牛吹大了?
小鹏汽车在前9个月卖出了31.3万辆车子,年度目标完成率高达89.5%,排在所有新势力品牌的第一位。 小鹏的全年目标是35万辆,现在只差3万多辆就能搞定。 9月份小鹏单月交付量突破4万辆,MONA M03系列成了爆款,这款车定价在15万左右,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者。 小鹏的武汉工厂第三季度投产以后,产能直接拉满,一个月能造4.5万辆车,订单处理速度比上半年快了不少。
零跑汽车前9个月累计销量39.6万辆,年度目标完成率79.1%。 零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50万辆,现在还差10万辆左右。 零跑在9月份创造了单月交付66657辆的记录,新车型Lafa5运动轿跑即将在四季度上市,预计会带动销量上涨。 零跑的技术平台更新比较快,D19新车型发布后,市场关注度一直很高。
小米汽车前9个月卖了25万辆,完成度71.4%,全年目标是35万辆。 小米9月份交付量超过4万辆,产能还在提升中。 小米汽车一开始就走性价比路线,入门款定价亲民,吸引了不少米粉和首次购车用户。 小米的线下渠道扩张速度很快,全国门店数量已经突破300家,覆盖了主要城市。
魏牌年度目标设定在8-10万辆,按最低8万辆算,前9个月完成了6.4万辆,完成率80%。 魏牌的目标本身就不高,完成起来压力不大。 魏牌主打中高端市场,车型设计偏稳重,销量增长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
理想汽车前9个月销量29.7万辆,同比下滑13.1%,年度目标完成率只有46.4%。 理想全年目标是64万辆,现在连一半都没完成。 理想在9月份交付了33951辆车,第三季度总交付93211辆。 理想在20万元以上的SUV市场还能保持领先,整体销量被新车型竞争分流严重。 理想MEGA在高端MPV市场有亮点,难以拉动大盘。
鸿蒙智行前9个月销量34.4万辆,年度目标完成率34.4%。 鸿蒙智行的全年目标是100万辆,差距非常大。 鸿蒙智行的门店数量刚过800家,比理想和小鹏少很多,在三四线城市覆盖不足,很多消费者想试驾都找不到地方。 车型更新速度慢,老款车型竞争力下降。
蔚来汽车前9个月总销量20.1万辆,完成度45.7%。 蔚来旗下有多个品牌,协同效果不好,子品牌之间互相抢市场。 蔚来的年度目标是44万辆,还差24万辆,剩下3个月每月要卖8万辆,基本不可能实现。 蔚来的换电模式成本高,拖累了整体盈利。
深蓝汽车前9个月销量数据未详细公布,完成率估计在40%左右。 深蓝车型定位模糊,既不是纯粹家用,也不是性能导向,市场反响平淡。 极氪和岚图的情况类似,前9个月完成率都在40%-50%之间,车型同质化严重,价格战中没有优势。
阿维塔和智己品牌完成率更低,阿维塔前9个月销量不足10万辆,年度目标30万辆,完成率约33%。 智己年度目标20万辆,实际销量不到8万辆。 这两个品牌营销投入大,产品力不足,消费者认可度低。
小鹏汽车的成功离不开精准的产品定位。 MONA M03系列瞄准15万级市场,空间和配置平衡,成了走量主力。 小鹏的智能驾驶系统迭代快,用户口碑好。 产能方面,武汉工厂投产后供应链更稳定,交付周期缩短。
零跑汽车靠快速产品迭代站稳脚跟。 零跑每半年就有新技术或新车型推出,保持市场新鲜感。 零跑的成本控制做得不错,同级别车型价格往往更低,吸引价格敏感用户。
小米汽车的优势在于生态整合。 小米手机用户可以直接联动汽车功能,体验无缝。 小米的线上营销能力强,预售阶段就能积累大量订单。 产能爬坡阶段,小米优先保障热门车型供应,减少等待时间。
理想汽车的问题出在产品线单一。 理想长期依赖SUV车型,轿车市场布局慢。 理想L系列车型换代时定价策略失误,老车主抱怨多。 理想的销售渠道集中在高端商圈,下沉市场渗透不足。
鸿蒙智行门店扩张慢,导致试驾和交付体验差。 鸿蒙智行车型设计保守,智能化功能落后同行。 供应链管理混乱,部分零部件供应不稳定,影响生产节奏。
蔚来的多品牌战略内部打架。 蔚来主品牌、阿尔卑斯和萤火三大品牌价格带重叠,互相抢客户。 蔚来的换电站建设成本高,占用大量资金,新车研发投入受限。
深蓝和极氪车型缺乏记忆点。 深蓝车型设计平庸,极氪性能虽好价格偏高。 两个品牌营销声音小,发布会热度过后销量快速下滑。
岚图和阿维塔品牌定位模糊。 岚图试图兼顾豪华和实用,结果两头不讨好。 阿维塔设计前卫实用性差,家庭用户不买账。 两个渠道建设慢,经销商网络覆盖窄。
智己汽车产品更新慢,老车型竞争力下降。 智己主打的高端配置成本高,降价空间小。 智己的用户服务体验一般,售后网点少。
新能源汽车市场前9个月的数据显示,头部品牌和尾部品牌差距拉大。 小鹏、零跑等完成率高的品牌,共同点是产品定位清晰和产能充足。 理想、蔚来等掉队品牌,问题集中在战略冒进和渠道短板。
价格战在2025年更加激烈,10-20万元区间竞争最惨烈。 小鹏MONA M03和零跑T03等车型通过降价抢市场,而理想L系列和蔚来ET5价格坚守,销量受冲击。
渠道布局直接影响销量。 小鹏和小米线下门店快速扩张,三四线城市覆盖增加。 理想和鸿蒙智行门店增长慢,偏远地区用户流失。
供应链稳定性成为关键变量。 小鹏和零跑通过自建工厂控制产能,交付及时。 蔚来和理想依赖代工或外包,零部件短缺时交付延迟。
消费者购车决策更理性。 202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用户更看重性价比和保值率。 小鹏和零跑的入门车型保值率较高,而理想和蔚来的高端车型贬值快。
行业竞争从拼参数转向拼体验。 小鹏的智能座舱和零跑的续航优化获得好评。 理想的大空间和蔚来的服务曾是亮点,现在同质化严重。
资金压力加大。 完成率低的品牌融资困难,蔚来和理想股价下跌影响现金流。 小鹏和零跑销量增长带动资本注入,研发投入增加。
政策环境变化影响市场。 2025年部分地区限行政策收紧,新能源车牌获取变难,低端车型销量受益。 高端车型受经济环境影响大,企业采购减少。
二手车市场对新车销量反馈。 小鹏和零跑的二手车残值稳定,促进新车销售。 理想和蔚来的二手车贬值快,潜在用户观望。
销售人员流动性高。 完成率低的品牌经销商压力大,离职率上升。 小鹏和零跑渠道稳定,销售团队士气高。
市场促销活动效果分化。 小鹏和零跑的限时折扣拉动销量,理想和蔚来的优惠活动响应平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