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发生了一件大事,方程豹搞了个叫钛7的玩意儿,直接把价格打到了17.98万起。
这一下,整个行业都安静了。
不是那种产品力牛逼到让人窒息的安静,而是那种你在打群架,突然有个人掏出了炸药包,高喊“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安静。
讲真,比亚迪这几年,越来越有一种“悟了”的感觉。
它悟到的不是什么造车新哲学,也不是什么用户共创新模式,而是咱们东方大国流传已久的核心竞争法则——掀桌子。
别人还在研究怎么把蛋糕做得更好看,怎么多切一块的时候,比亚迪已经不装了,摊牌了,它的核心思路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然后自己在废墟上开个烧烤摊。
如果说之前小米SU7是把年轻人的第一块蛋糕端走了,那方程豹钛7,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同行放过。
这台车,官方话术叫什么“大五座天花板”,“美好生活,有你可7”,听着特别中产,特别岁月静好。但你只要看一眼那个价格,再看一眼那个配置单,你就知道,这背后藏着的,是一套闪电战的打法,一套不计成本的饱和式攻击。
17.98万,给你一个近5米长、近2米宽的移动堡垒,一个号称“高庭阔院”的移动毛坯房。
我跟你说,这个空间是什么概念?我上次坐这么宽敞的车,还是我爸单位淘汰的老金杯。那味道,啧,一辈子忘不了。官方说1米9的大个子坐进去都能挺直腰背,小朋友能在里面自由活动。这哪是车,这简直是压缩毛巾,加点钱就能膨胀成一个一室一厅。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自己辛辛苦苦搞个二向箔降维打击,结果人家在三维空间里直接把空间利用率拉满了。
然后是技术,这部分是最骚的。
比亚迪现在特别喜欢把一堆听起来像是修仙小说里的词儿砸你脸上。什么新一代DM技术、全速域轮端解耦、云辇-C、天神之眼。听着就跟渡劫似的。
但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一个真的被各种高科技名词忽悠瘸了的消费者,我看这些东西的视角已经变了。
你跟我吹自动驾驶多牛逼,什么天神之眼,我脑子里只有一个画面:一个悠哉游哉的老头乐,以一个薛定谔的角度,从路口鬼魅般地切出来。
就问你的“天神”怕不怕这个“地仙”?
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马斯克的代码里,也不在英伟达的芯片里,它就在中国每一个县城的十字路口。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所以,比亚迪把这些技术给你,不是让你真的去跟老头乐斗法,而是给你一种“我有金钟罩铁布衫”的心理安慰。你用不用得上是一回事,但关键时刻,它得有。这是一种现代社会的电子护身符,一种面对马路这种黑暗森林时的精神武装。
至于那个“云辇-C”,说白了就是让你过个烂路的时候,屁股少颠两下,后排的老婆孩子不会因为晕车而对你进行物理攻击。这才是技术的本质,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解决家庭矛盾。不让你因为开车被骂,这比任何高大上的参数都重要。
最有意思的是这台车的定位,官方说它有“路虎的面子、理想的里子、方程豹的乐子”。
这话说得太实在了,实在到有点不要脸了。
它等于公开承认,当下的中国消费者,就是一群既要又要还要的缝合怪。
想要硬派越野的方盒子造型,满足自己偶尔幻想去远方撒野的表演欲,但实际上一辈子99%的时间都在城市里堵着;想要理想那种堪比KTV包厢的舒适大沙发和冰箱彩电,把家搬到车上,让孩子在路上也能闭嘴;还想要比亚迪给你的那种“我这价格,谁与争锋”的乐子。
这是一种典中典的用户画像,精神上是孤独的狼,肉体上是居家的奶爸。
方程豹钛7,就是把这几种精神需求强行揉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谁也说不出哪里不好,但又觉得哪里有点怪的“全新品类”。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比亚迪的产品经理,可能比我还懂怎么胡说八道,而且他们是来真的。
以前我们总说,有些品牌是有玄学的。
比如奔驰,它最值钱的不是发动机不是底盘,就是那个三叉星标。你开个奔驰,就算堵在路上,也感觉自己是在俯瞰众生。
比如特斯拉,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什么内饰做工、刹车失灵,他会觉得你在质疑他的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比亚迪现在走的,是“反玄学”的道路。
它的逻辑是,我不跟你谈信仰,不跟你谈品牌调性,我就跟你谈一件事:在20万这个级别,我给你的东西,别人给不了。我把所有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配置,像不要钱一样塞给你。七横九纵高刚性车身,9个安全气囊,12种地形模式……
这简直是不讲道理!
它不是在卖车,它是在倾销“安全感”,在批发“可能性”。
它在用一种极度民粹的方式告诉你:别信那些花里胡哨的,相信我,相信大力出奇迹。
最终,当一个车企开始用“掀桌子”的逻辑来玩游戏,市场会发生什么?
不会是良性竞争,不会是技术进步,而是所有人都被逼着下场打价格战,打配置战。最后的结果就是,利润越来越薄,研发投入越来越虚,大家都在拼谁能活得更久一点。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方程豹钛7这款车,它的出现,最大的意义可能不是产品本身有多好,而是它作为一个信号弹,告诉所有人:朋友们,装逼的时代结束了。
接下来,是刺刀见红,是贴身肉搏,是看看谁的血更厚。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这当然是好事,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铁皮”和“沙发”。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可能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当然,谁在乎呢?
行业的生死存亡,哪有我省下两万块钱来得实在。这就是最真实的人性,也是比亚迪最懂的地方。它不教育你,它只是满足你,甚至纵容你。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