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奥迪这个牌子,咱们老百姓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儿,八成就是“豪华”、“稳重”,或者是“BBA”里那个官气儿最足的。
它就像一位穿着笔挺西装、不苟言笑的德国绅士,严谨、精密,但总感觉跟咱们这个一天一个样的数字化生活有点儿距离。
可最近,这位“老绅士”突然换上了一身潮牌,玩起了最酷的电子产品,推出了全新的纯电车型——一汽奥迪Q6L e-tron。
很多人看到这台车,心里都犯嘀咕: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奥迪吗?
怎么又是大屏幕又是华为智驾的,感觉被国内的新势力给“带偏了”?
这到底是奥迪跟不上时代,只能向中国科技“低头”,还是说,这是一场深思熟虑的“联姻”,是这位百年巨头为了在电动车时代继续当老大,下的一盘大棋?
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咱们先从最抓人眼球的地方说起,就是这车里的屏幕。
现在的新车,没几块大屏幕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这台奥迪玩的有点“过火”了。
它最厉害的,是一个叫“全息视界AR-HUD”的东西,尺寸大得吓人,足足有88英寸。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您就想象一下,你家那台大电视,现在被透明化、虚拟化,然后整个儿投射到了你面前的挡风玻璃上。
这可不是以前那种只在玻璃一角显示个车速和简单箭头的小玩意儿。
它是真正把虚拟信息和现实世界融合到了一起。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要在前面那个路口右转,传统的导航就是在屏幕上给你个箭头,你得低头看一眼,再抬头找路,一分神可能就错过了。
但在这个车里,一个巨大无比、还带着动态光效的蓝色箭头,会直接“画”在你将要拐进去的那条真实的车道上,仿佛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前面的车离你太近了,它会用一个红色的框把那辆车标出来,提醒你保持车距。
这种体验,已经不是简单的信息提示了,它是在用一种更符合人直觉的方式,帮你开车。
你不再需要大脑在虚拟屏幕和现实道路之间来回切换,眼睛看到的就是一切,安全性和科技感一下子就拉满了。
除了这块“天幕”,车里还有三块屏,仪表盘、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四块屏幕加起来,奥迪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数字舞台”。
这个舞台可不是摆设,它们能互动。
比如副驾用自己的屏幕找到了一个好吃的馆子,用手一划,就能把导航信息“甩”到中控大屏上,让开车的你看一眼,点个头就能出发。
这种流畅的感觉,才让车里的空间真正活了起来,变成了一个能分享、能交流的智能客厅。
看完了“面子”,咱们再深入到这台车的“里子”,看看它的大脑有多聪明。
过去咱们跟车机语音助手说话,那叫一个费劲。
你得先毕恭毕敬地喊一声“你好,奥迪”,等它慢悠悠地回一句“我在”,你才能说你的要求,而且一次只能说一个,说快了、说错了它就罢工,能把急性子的人急出心脏病。
但Q6L e-tron这次找了国内一家很厉害的语音技术公司叫思必驰合作,彻底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局面。
现在的语音助手,聪明得就像你旁边坐了个真人。
你可以像正常聊天一样,一口气把话说完:“我有点饿了,导航去附近评分最高的火锅店,路上别走高速,再给我放一首凤凰传奇的歌提提神。”这么一长串复杂的需求,它能立马听懂,并且马上开始执行。
它的反应速度有多快呢?
官方说是200毫秒,咱们眨一下眼都比这慢。
基本上就是你话音刚落,导航和音乐就都安排上了。
更神的是,它还弄了个“眼神控车”的功能。
你开车的时候不方便伸手去点屏幕,没关系,眼睛盯着屏幕上那个空调的图标看上那么一两秒,系统就明白你的意思了,会自动把空调调节的界面给你弹出来。
这种交互方式,已经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了,它开始尝试去理解你的行为习惯,让你觉得这台车是真的“懂你”,这种体贴入微的感觉,才是真正的豪华。
聊到这儿,其实我们已经能部分解答开头的那个疑问了。
奥迪为什么要找这么多中国公司合作?
因为它想明白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造一辆好车,光有好的发动机、好的底盘是远远不够的。
智能汽车的下半场,比拼的是生态,是服务,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
德国的工程师再厉害,他可能也想不通为什么中国人开车的时候总想回微信,为什么在一个巨大的地下车库里找到自己的车位是个天大的难题,为什么堵车的时候总想在车里高歌一曲。
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需求,恰恰是咱们日常用车最真实的痛点。
所以,Q6-L e-tron的车机里,塞进了超过75个专门为中国用户定制的应用。
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那个高德定制导航,它不光能把你导到商场门口,还能直接把你带到地下三层某个空着的车位旁边,这对于“停车困难户”来说,简直是福音。
车上还能用微信、用钉钉,临时处理个工作消息,方便得不得了。
甚至还有个车载KTV功能,配上顶级的B&O音响,一开嗓,整个车厢就变成了你的专属录音棚。
这些功能,如果让奥迪在德国的总部自己从零开始研发,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但通过和中国本土的科技企业合作,它瞬间就补齐了自己在软件和生态上的短板。
这哪里是“低头”,这分明是一种开放和务实的智慧,是真正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的表现。
最后,我们必须聊聊这台车最硬核的装备——华为提供的乾崑智能驾驶系统。
当奥迪的四个圈和华为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这本身就意味着很多。
这套系统最牛的地方,在于它不怎么依赖高精度地图就能在城市里实现高级别的辅助驾驶。
这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品牌的智能驾驶,就像一个只会背课本应付考试的学生,必须得有高精度地图这个“标准答案”才敢开车,到了一个地图没覆盖的新地方,它就彻底“抓瞎”了。
而华为这套系统,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它主要靠车上那两颗激光雷达和一大堆摄像头,实时地去观察、去判断周围的路况。
就算是在地图信息不完善的城区,它也能比较从容地完成自动换道、通过红绿灯路口这些复杂的操作。
而且这里有个特别体现“德国严谨”和“中国实用”相结合的细节,就是那两个作为核心传感器的激光雷达,居然带了自动清洗和加热功能。
你想想,下雨天、下雪天或者车身溅上泥点,传感器的“眼睛”被挡住了怎么办?
这套系统能自己给它喷水清洗,天冷了还能加热除雾,确保在任何恶劣天气下,它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才是真正对安全负责。
可以说,华为的加入,让奥迪在智能驾驶这个最关键的赛道上,一下子就有了和国内顶尖新势力掰手腕的实力和底气。
它证明了,传统的豪华品牌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它们一旦认真起来,转身的速度和力量,依然不容小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