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时候企业的发展就像一个人创业,从小打小闹到渐渐成熟,再到资金紧张、扩张求发展,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成长论”。最近,背靠长安汽车的深蓝汽车,就是这么一家典型的企业。它刚刚完成了第三次增资。这家专注新能源汽车的公司,成立还不到五年,却已经经历了多起融资;这又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呢?咱往下聊聊。
一个年轻的创业者,满怀梦想,资金由家里提供,意气风发地创立了自己的企业。这就像2018年的深蓝汽车,那时候它还叫“长安新能源”,是长安汽车的一个子公司,由9900万的启动资金支撑。只家底虽薄,志向却大,目标直接瞄准了新能源汽车市场。记得那几年,“新能源”这个词可热闹了,就像饺子里包的现成馅儿,谁都想咬一口。
可是有梦想不代表就能活得轻松呐。一年两年过去了,深蓝发现,要玩转新能源,不光是技术得劲,还得烧得起钱。所以到了2020年,深蓝拉来了4位“金主爸爸”,包括重庆长新股权基金等,分担成本,顺带让长安汽车悄悄降了点控股比例,从独资变成控股。就像一个创业的年轻人,找了几个靠谱的合伙人,一起分担压力,算是迈出了成熟化的第一步。
不过别高兴太早,企业这条路可没那么顺利,尤其是造车。深蓝走起来可谓是一脚深一脚浅。公开资料里,深蓝一路亏损,从刚成立时的亏2.44个亿,到2019年的4.81亿元,再到2020年开始亏15亿元、直到2021年攀升到32亿。这一路猛涨的亏损怎么看都让人捏把汗。就像那个创业的年轻人,挣得不多,亏得倒不少,有点独木难支的意思。
不过咱要把视角放宽一点,别光盯着亏损。在亏损高涨的那些年,深蓝汽车的营收其实一直在猛增。2020年是38.2亿元,2024年的预计营收:372.25亿元,这个增长速度吧,用东北话来说“相当得劲”。虽然净利润一直亏损,但数字已经开始有点往好的趋势发展了,2023年的净亏损是31.07亿,2024年预测已经减半到15.7亿;看起来有点“要熬出头”的味道。
说个题外话,这个数据变化,其实挺像早年的那些互联网企业,包括拼多多、特斯拉这些公司。不盈利没事,只要营收能快速增长,能讲得出持续发展的故事,资本还是愿意投钱的。深蓝两次增资就是个明证。那么第三次增资能不能给它带来更大的提升?这才是让大家感兴趣的点。
咱再来说说深蓝汽车的产品线。这个品牌还挺实在,旗下的车型价格从12万多到30万元都有,覆盖的消费层挺广,基本上爱开SUV的人有得选,喜欢轿跑的年轻人也能选个自己喜欢的。大方向还挺接地气的:给消费者多个驱动选择,不再是一股脑押宝在纯电车型,而是还留了增程版供大家挑。这种“能打”的产品策略,估计也是销量能增长57%的关键点。
销量高了,对外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深蓝最近就很高调,宣布自己是“央企新能源销量冠军”,这话虽然听着有点像自吹,但从数据看确实很有底气。这也给了它第三次增资的底气。投资者进来,首先就想看看公司有没有发展前景。如果产品卖不动,再有创意也没用。就像你手里有个点子总想找朋友支持,但朋友看来看去发现这事做起来不赚钱,再好的话谁也不愿意跟你一起投资。
现在的,增资后的深蓝,能继续“减亏”吗?别看现在车型卖得还行,但回头再想想刚才聊的负债,301.93亿,这可不是小数,起码得对未来运营效率有压力。至于后续能不能继续爬坡,看它的产品线能不能持续放量价格、控制成本什么的了。
深蓝的故事还没完,能不能咸鱼翻身,得看2024年后竞争压力更大的一波操作。但这路走过来,相比某些新能源品牌,确实敢破局,敢多方向尝试。至于第三次增资选什么股东,对未来发展肯定会有些影响,毕竟股东的背景也直接决定了资源共享、资本投入的效率。新一轮里,深蓝会不会跑得更快?咱拭目以待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