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定调新电池,续航剑指1000公里,你最看好哪个方向

这事儿有点反常,续航焦虑这块心病,居然可能要被几块便宜的金属给治好了。起初没几个人当真,直到官方文件里,把金属空气电池和炒上天的全固态电池并排放在了一起,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这不是实验室里的小打小闹,而是被摆上台面的未来路线。理论数据听着确实吓人,能量密度直接是现在主流锂电池的六到十倍。换算一下,就是现在电车跑个四五百公里就得找充电桩,以后一口气干到一千公里以上,可能就跟喝水一样平常。

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又在画饼。 可这次不太一样,天津大学那边,铝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冲到900Wh/kg了,实打实的数据。重庆大学搞的镁空气电池,性能更是铅酸电池的20倍。这还只是高校放出来的消息,背后没公布的进展有多少,谁也说不准。这东西用的不是什么金贵的锂、钴、镍,而是咱们身边最常见的锌和铝,靠空气中的氧气发电。成本直接砍半,还从根上解决了起火爆炸的风险,安全性几乎是满分。

官方定调新电池,续航剑指1000公里,你最看好哪个方向-有驾

当然,老毛病也不是没有。比如那个析氢的副反应,还有电极寿命短得可怜的问题,一直是卡脖子的难关。过去这俩问题能劝退一大批资本和研究团队,但现在风向变了。有了上面的支持,研发的钱和资源就都会涌进来,这速度就不一样了。想想当年的锂电池,从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到塞进几十万的汽车里,也就那么几年的功夫。历史,有时候就是会踩着相同的韵脚。

所以,这背后的逻辑就很清晰了。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概念炒作,而是一个产业换代的强烈信号。

最先动起来的,肯定是上游那些卖粮食的。电池的负极要用高纯度的锌和铝,正极的催化剂也是关键,这些核心材料的需求肯定会先起来。然后就是电解质,不管是水溶液还是固态的,这东西直接关系到电池的性能,技术门槛高得很,能做好的没几家。

官方定调新电池,续航剑指1000公里,你最看好哪个方向-有驾

接下来就是那些真正搞技术的公司。谁能先解决电极寿命这个核心痛点,谁就能拿到最大的补贴和市场。等技术真落地了,那些给电车、应急电源做配套组件的企业,就等着接订单接到手软。最后,生产电池用的那些精密设备,也会跟着整个产业一起水涨船高。

这一整套逻辑,是不是跟2021年那波锂电材料的行情有几分相似?同样是官方背书,同样是技术突破在即。但这次的金属空气电池,在成本和性能上的优势故事,听起来似乎比当年还要硬气几分。

官方定调新电池,续航剑指1000公里,你最看好哪个方向-有驾

不过,市场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研发的周期,技术真正落地的效果,都会影响最终的走势。风是来了,但能不能飞起来,还得看各自的本事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