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哪吒汽车的新闻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让很多人,尤其是那四十万已经购买了哪吒汽车的车主们,心里七上八下的。
这家车企的故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充满了戏剧性。
就在短短两三年前,它还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里最耀眼的明星,是所谓的“新势力销冠”,可转眼之间,就陷入了负债一百七十多亿、申请破产重整的困境。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曾经的销量冠军,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咱们得把时间往回倒一点,看看哪吒汽车最风光的时候是什么样。
在2022年,国内的电动车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各大品牌都在拼价格、拼技术、拼服务。
就在这样一片“红海”里,哪吒汽车硬是凭借着性价比高的U系列和V系列车型,杀出了一条路,全年卖出了超过十五万辆车。
这个成绩在当时有多厉害呢?
它直接超过了大家熟知的“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坐上了当年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一的宝座。
那个时候的哪吒,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不但给自己定下了2023年要卖二十五万辆的更高目标,还准备着要上市融资,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市场的变化总是出人意料。
进入2023年,大家期待中的高歌猛进并没有出现,哪吒汽车的销量反而开始走下坡路。
全年下来,只卖了十二万七千多辆,比2022年下降了超过百分之十六。
到了2024年,情况就更不乐观了,销量几乎是“腰斩”,从曾经的月销过万,一度跌到了月销几百辆的水平。
这种从顶峰快速滑落的感觉,让所有关注这个行业的人都感到非常惊讶。
如果说只是销量下滑,那可能还只是企业发展中的正常波动。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才真正让人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今年六月,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向法院申请了破产重整。
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人一听“破产”,就觉得这家公司是不是要倒闭了。
紧接着,事情又出现了反转,有消息说浙江工厂的员工拿到了全额工资,工厂也准备复工,似乎有了“复活”的希望。
可就在大家觉得事情要好转的时候,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合众新能源又因为一笔不到六万块钱的欠款,被法院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老赖”。
这件事就显得特别“魔幻”。
一家注册资本几十亿、累计融了三百多亿资金的大公司,居然会因为区区五万多块钱而被贴上“老赖”的标签,这说明公司内部的资金流转已经紧张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步。
虽然几天后这个“老赖”的帽子被摘掉了,但这件事对哪吒汽车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在它急需寻找投资人来“救命”的关键时刻。
紧随其后的,就是员工讨薪、供应商上门追债等各种负面新闻,把这家公司的困境彻底暴露在了公众面前。
那么问题来了,短短几年时间,哪吒汽车是怎么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的?
它融来的那么多钱,到底都花到哪里去了?
根据公开的数据,哪吒在八年时间里,总共烧掉了三百多亿。
其中有一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就是前任CEO张勇曾经提到公司花了五个亿做营销,结果被外界误解为“花五个亿设计一个车标”。
虽然事后他澄清说,这五个亿是公司好几年里所有市场推广活动的总费用,车标本身的设计费不到一百万,但这件事也反映出,外界对于哪吒花钱的方式存在很多疑问。
真正让哪吒汽车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是一次过于激进的战略决策——大力“押注”海外市场。
创始人方运舟回归后,为公司规划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希望未来能做到国内和海外的销量各占一半。
这个想法的初衷是好的,因为国内市场价格战打得太厉害,卖一辆车甚至要亏八万多块钱,利润非常薄。
而海外市场的利润空间要大得多,比如在东南亚,毛利率能达到百分之十以上。
所以,出海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当时看来是一条求生之路。
但是,哪吒在执行这个战略的时候,步子迈得太大了,也太急了。
根据统计,在2023年十月之前,哪吒账上还有一百多亿的现金。
可是到了2024年四月,账上的钱就只剩下四个亿左右了。
算上这半年的收入,里外里差不多有一百六十多亿的现金在半年内就花光了。
这些钱主要就用在了海外建厂上。
在2023年公司销量已经下滑的情况下,哪吒依然选择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同时投资建设三个工厂,光是建厂的投资就高达几十个亿。
再加上建设海外的销售和售后网络,以及公司日常的生产运营成本,这上百亿的资金很快就消耗殆尽了。
巨大的投入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
2023年,哪吒在海外的销量是一万五千辆,2024年是一万七千辆。
这点销量,对于上百亿的投资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完全无法覆盖成本。
这就好比你花光了所有积蓄盖了一座豪华商场,结果每天来的顾客却寥寥无几,资金无法回流,公司的现金链自然就断了。
在所有这些商业决策的背后,最感到焦虑和无助的,就是那四十万名哪吒车主。
他们是掏出真金白银来支持这个品牌的人,现在却要面对各种糟心事。
比如有车主发现,自己车上的手机应用软件突然连不上网了,一些远程控制功能也用不了。
客服的解释是后台在维护,但有知情人士透露,真实原因可能是公司欠了流量费,服务被暂停了。
这种事情虽然不大,但对车主的伤害性极强,让他们对自己车辆的可靠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他们更担心的是,如果哪吒真的撑不下去了,那他们的车子怎么办?
售后服务谁来负责?
车辆出了问题,零配件去哪里找?
当初买车时承诺的质保,还能不能兑现?
一辆十几二十万的车,如果失去了厂家的支持,很可能就会变成一堆没有保障的“铁疙瘩”。
这种不确定性,才是让车主们感觉“天塌了”的根本原因。
不过,事情也并非完全没有转机。
虽然哪吒汽车现在面临破产重整,但它手里并非一无所有。
相反,它还拥有很多让其他企业眼馋的“优质资产”。
首先,它在国内有四座设备齐全的整车工厂。
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要知道,去年大火的小米汽车,目前也只有一家工厂。
其次,哪吒拥有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造车资质,这在当下的中国,是一张非常难得的“入场券”。
除此之外,公司还积累了八百多项专利技术,拥有一支四百多人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在智能驾驶领域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四十万的用户基础和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这些资产加在一起,意味着哪吒对于想进入汽车行业或者想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目标。
投资者不需要从零开始去申请资质、建工厂、搞研发,可以直接接手一个现成的摊子,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这也是为什么在合众新能源公开征集投资人的短短八天内,就有超过六十六家意向投资人报名的原因。
所以,对于哪吒来说,破产重整虽然是危机,但也可能是一次重生的机会。
关键就在于,它能否顺利找到一个有实力的“接盘侠”,盘活这些资产,重新走上正轨。
而对于那四十万车主来说,这或许是他们目前能看到的,最大的一线希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