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你要是拿块黑布蒙上我的眼,让我开车上重庆的盘龙立交桥溜达一圈,那我人生的终点站估计就是嘉陵江底的水产养殖区了。那地方,五层楼高,二十多个岔路口,导航见了都得喊一声“亲爹”。所以,当我听说有台车,叫深蓝L06的,前挡玻璃被糊个严严实实,自己个儿在迷宫里七进七出,还顺带着玩了个绕桩,我第一反应是:这又是哪个PPT造车新势力的“绝活儿”?
结果人家还真就这么干了。在官方搞的那个活动里,这台深蓝L06,就跟被施了魔法一样,在看不见路的情况下,走位风骚,愣是没刮没蹭。这事儿就有意思了,它等于明晃晃地告诉你:别怕,就算你的眼睛成了摆设,我这车装的激光雷达,那可是开了“天眼”的。
大伙儿都知道,摄像头这玩意儿,说白了就跟咱俩的肉眼差不多,一到晚上、一下大雨、一进大雾,就集体歇菜,看啥都像加了马赛克。但激光雷да不一样,它靠的是咱看不见的光波去探路,跟蝙蝠侠的声呐似的,天塌下来它都能给你画张3D地图。所以,官方这场秀,肌肉亮得挺明白:就算“视力”归零,我这车的“感知力”照样满格。
可模拟场终究是温室里的花朵,真正的炼狱还得是山城重庆。重庆那路,你不能叫它路,你得叫它“折叠空间”。导航喊一句“前方请直行”,你可能下一秒就直接开上了旁边商场的五楼停车场。
我专门在网上扒拉了好多深蓝L06在重庆路试的视频,就想看看,这个在“新手村”里大杀四方的家伙,到了重庆这个地狱级副本,会不会直接被劝退。
嘿,你还真别说,有几个镜头让我印象挺深。车子在南山那种盘山公路上跑,过那种胳膊肘一样的急弯,方向盘转得那叫一个气定神闲,一点没有新手司机那种左摇右摆的“画龙”感,稳得就像焊在了地线上。还有一回,在一个没红绿灯、鬼知道从哪儿会钻出个电瓶车的路口,它自己就把速度给降下来了,那样子就跟个人似的,左边瞅瞅,右边看看,确认安全了才走。
最离谱的是有一次,在老城区那种胖一点都得收肚子的窄巷子里会车,它竟然提前就往边上挪了挪,给对面的车让出了半个身位。我当时就琢磨,这玩意儿是装了个驾龄二十年的老司机在系统里吗?
后来一打听,敢情这背后是套叫“一段式端到端”的算法在撑腰。这话听着就挺唬人,简单点说,就是“所见即所得,所得即所动”。以前那些辅助驾驶,跟个传话筒似的,摄像头雷达把路况“看”明白了,传给“大脑”,大脑分析完,再下指令给“手脚”去转方向盘踩刹车。这一来一回,黄花菜都凉了,动作能不僵硬吗?
现在这“端到端”就不一样了,它把中间商给踹了。眼睛看到啥,脑子直接就指挥手脚开干,省去了所有思考环节,纯靠本能反应。这就好比一个顶级的拳击手,看到对手拳头抬起的瞬间,身体已经做出了闪避动作,根本不需要去计算这一拳会打到哪儿。
当然了,光有脑子没用,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车全身上下,见缝插针地塞了27个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摄像头……能给你安排的都安排上了。这就等于给你配了一个360度无死角的观察团,让你不仅能看到前方的路,还能“看”到侧后方想加塞的“老六”。
不过话又说回来,是机器就总有犯怵的时候。我看视频里,一旦遇到那种修路,护栏摆得跟八卦阵似的,外加人车混战的场面,它立刻就“怂”了,车速降到比老太太散步还慢,要么就干脆报警,让你赶紧接手。
我觉得这反而是最聪明的地方。现阶段,任何跟你吹嘘能实现“全自动驾驶”的,你都可以把他当成卖大力丸的。一个懂得自己能力边界,在关键时刻知道把方向盘还给人类的系统,远比一个啥也不懂就往前猛冲的“铁头娃”要靠谱一万倍。
说到底,它终究是个“辅助”,是你开车累了乏了打瞌睡时的一个安全冗余,而不是让你在驾驶位上打游戏的。方向盘最终还得握在咱自己手里,这份安全感,是什么代码都给不了的。
所以问题就来了,一套牛掰的辅助驾驶,到底是像深蓝L0-6这样疯狂堆硬件重要,还是算法的调校更关键?这就好像,你是愿意相信一个手握屠龙宝刀的菜鸟,还是相信一个拿着根木棍的绝世高手?
各位开过带激光雷达车子的老司机们,都出来聊聊呗,那玩意儿在日常开车的时候,到底是个神器,还是个花里胡哨的摆设?评论区里唠五块钱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