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押宝”背后:联合TE成立实验室,汽车智能化大洗牌来了?

吉利“押宝”背后:联合TE成立实验室,汽车智能化大洗牌来了?

01

本来觉得吉利这些年已经卷得够厉害了。

但是朋友最近发来一张照片。

上面是吉利汽车研究院和全球头部连接供应商TE在宁波挂牌联合创新实验室的现场。

说实话,这种新闻往年我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但现在,行业变天了。

电动化、智能化连轴转,线束、电子电气架构这些以前被嫌弃的“幕后工种”突然成了风口。

这次吉利玩得挺狠,直接拉TE(泰科电子)组建实验室,冲刺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还有啥轻量化、高速化、智能化的词汇,全都扔出来了。

02

可能有些朋友没听过TE这家公司。

其实你手机、家里电表、地铁门禁,甚至飞机高铁上面,总有这个公司的元件。

打个比方,TE就有点像汽车行业里的“插线板供货王”,只不过人家不是五块钱一只的杂牌。

全球八万多员工,九千多工程师,整天琢磨的就是怎么把电和数据接得又多又稳当。

吉利这回等于是站在了大佬肩膀上。

03

为什么吉利突然要搞这么大阵仗?

我大学时候暑假混过维修厂,印象最深的不是换机油,而是那一包包线束。

谁用过国产合资十年前的车都懂。

夏天一热,空调上面那一坨塑料皮线,老化得一抽就断。

而现在的智能汽车,线束里走的不只是电,还有高速数据,容不得一丝马虎。

标准越来越狠,比如GB 9743-2024这种行业严管连着出,搞不好一台车几十处连接瑕疵,安全隐患分分钟“背锅”。

04

这和普通车主有什么关系?

有的,而且关系不小。

比如大家抱怨过的——新势力造车“动不动就OTA”,更新提示弹个不停。

背后其实靠的就是稳定高速的数据连接和智能配电。

谁的线束、电子模块出问题,连后排空调都可能罢工。

如果说以前的车更像是大沙发拖着个发动机,今天的车其实更像是一台跑在路上的“高温服务器”。

吉利这么折腾一把,不就是给自己的智能化底盘、自动驾驶、OTA这些新卖点兜底么?

05

联合实验室到底能干啥?

不是走流程贴牌这么简单。

根据现场透露的资料,他们主要三大方向:

一是轻量化。

说人话就是,不让车一身铜线背着走。

每减轻一斤线束,续航提升一公里都说不定。

二是高速与智能化融合。

未来要用更细的线、更高的带宽,把自动驾驶的大数据玩起来。

敢上L2 L3的品牌,没有顶级数据连接真不敢吹牛。

三是自动化生产和可持续材料。

这不是花拳绣腿,实际就是减少人工干预,工厂出错率大降,同时把废旧材料回收利用,跟现在强调环保理念挂钩。

总之,吉利押重注,要在全行业内抢头一波智能电气化的高地。

06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常规的产业合作拉群嘛,真正落地有啥用?

我自己修过老车线束,也踩过合资车自动门失灵的坑。

至于前几年某品牌线束用错材料,导致召回几十万辆,新闻还历历在目。

体验过一次,才知道一个小小电气连接疏忽,维修得返厂三次四次,小毛病能让车主抓狂。

TE和吉利研究院的这套实验室模式,如果能提前从源头筛掉这些“隐雷”,省多少用户的糟心事儿,说不准呢。

07

很多人盯着吉利销量涨跌,看的是月报数字。

但我更关注背后的底层动作。

这些实验室、合作表面很高大上,核心其实就是“怎么让每根线、每个接口少出错,智能车少趴窝”。

背后操盘的班底,像电子软件中心副主任、数字化总工程师、线束部部长,还有TE中国的销售、市场总监,都亲自站台。

这阵仗,要么是忽悠,要么真是要在车的基本功上砸钱了。

作为车主和老修车人,咱们是真希望别再遇到上一代那些让人崩溃的用电问题。

毕竟再智能的车,连灯都常亮不了,还谈啥未来出行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