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赚走185亿,车企却不想再给「宁王」打工了
就直说点儿了,宁德时代在2025年第三季度赚了不少钱,股价也涨了,可它的生意味道悄悄变了,这里头藏着变路子和换赛道的戏码,后面细说那185亿和车企为啥不愿意再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先别走开,看完你就懂了。
先从时间说起,2025年10月20日,宁德时代交出第三季度财报,营收是1041.86亿元,同比增长12.9%,但归母净利润比去年同期猛增41.21%,前三季度累计利润也涨了36.2%,这些数字摆在那儿,人一看觉得矛盾。
实际出货量是另一回事,第三季度宁德出货约180GWh,不过财报确认收入对应的是约165GWh,有十几GWh因为安装调试和客户验收没到位,要等最长可能180天以后才能把账记下去,这就让营收看起来被“截流”了一部分。
再说价格与成本,第三季度碳酸锂等原料价格在涨,按理毛利可能受挤压,可宁德电池的平均售价仍在0.56元/Wh左右没显著下降,营收这会儿就显得不那么能代表真实出货价值了。
利润为何能大幅增长,有两条硬道理,第一是产品结构更高级,储能端不再是只卖电芯,而是开始交付整套系统,等于从卖零件升级到卖整套设备,单笔利润自然提高,动力电池端高端型号像神行、麒麟出货占比大幅提升,这些高端货带来更高溢价。
第二是费用表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居然是净收益,超过70亿元,比2024年同期的28.94亿元增长了142%,主要原因是大额现金和海外汇率操作,三季度末账上现金达3242亿元,购买理财、金融操作带来可观回报。
还有一笔不小的收入来自对外投资,前三季度投资收益52.37亿元,同比增长近70%,说明宁德早期参股和投资的那些项目,开始回本并贡献利润。
市场份额方面有下滑的信号,乘联分会数据显示到2025年第三季度,宁德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降到41.7%,这是近五年低点,2020—2021年它曾破50%高位,这个变化意味着其他玩家在抢市场,车企为控成本和供应链安全开始把订单分散。
说到车企,蔚来、理想这些过去的“老朋友”开始把订单给别家,甚至自己组建电池团队,动力电池从高度定制化逐渐走向模块化和标准化,车企更愿意多家供应,宁德不再是唯一选择。
于是宁德开始跑第二赛道,储能成了大头之一,第三季度总出货约180GWh,其中储能占比约20%,而且它推出的587Ah大电芯能量密度高,成了市场关注点,可产能成了瓶颈,管理层说储能出货被交付能力限制,产能利用率打满,因而在山东济宁、广东瑞庆、江西宜春多地扩产,单济宁就计划在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超100GWh。
商用车电动化也是押注方向,当前卡车电动化渗透率还低,大约23%,但增速快,重型卡车、物流车电动化加速,宁德在这块也想分一杯羹,认为全生命周期成本拐点已到,电动卡车对运输企业更有吸引力。
海外扩张也在继续,匈牙利、西班牙等地的超级工厂是要把中国的模式复制到全球,宁德把目光从“国内增量”转为“全球增量”,这意味着未来十年的增长重心有明显偏移。
宁德在推动业务从单产品向生态扩展,换电、光储充检一体化网络、电池银行和资产运营这些玩法开始试水,电池不再只是装车的零件,而是能源网络中的节点,竞争维度变复杂了。
说白了,宁德的黄金十年还在,但模式在变,前半场靠速度和规模取胜,现在是要靠多元化和全球化保持节奏,能不能把这些新赛道跑通,取决于它执行力和对国外复杂环境的把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