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极氪合并落地,股东高票通过,资本市场大鳄增持

都说资本市场是个“真心话大冒险”,但看吉利和极氪这一出渐进收官的大合并,说真话其实也藏着点大冒险的味道。你以为这只是两个公司的合并?错了,这更像是一场“王者归来”、一场换血升级、一次吉利的终极成人礼——不是那个简单吹生日蜡烛的成人礼,而是资本层面的正式成年,摆明了要闯荡全球汽车的江湖。咱们试着捋一捋里头的门道,提个问题在最开始:这“一体化”到底对吉利有什么好处,合并极氪的背后又藏着哪些更深层的玄机?是不是资本催熟了吉利“自我革命”的火候,还是市场倒逼下吉利得祭出大招,把极氪纳入麾下?

先不急着揭晓答案,咱们慢慢来——就像拆礼物那一刻,总得有点悬念才够意思。2025年秋,香港湾仔海风里,吉利开了个股东特别大会,票数高得惊人,独立股东95.14%都点头同意把极氪收入囊中。你要是站在现场,估计能感受到那种资本的狂欢和市场的躁动,这不是普通的“程序投票”,而是一场产业联姻里的高潮戏码。背后的暗流可深了——从战略协同,到去重复投入,再到“品牌阶梯”的布局,每一步都像棋盘里的妙手,攒足了底气,要把吉利从传统燃油车商,活生生拉进一个科技和高端并举的新赛道。说白了,这场表决,是吉利和极氪共同掀开的新篇章,也是中国汽车转型的历史节点。想想,也是有点儿意思:这合并,不只是资本的收官,更像是估值故事的开场白。

细说“一个吉利”哲学,其实早在台州宣言那会儿就埋下了种子。品牌隔阂?统统打破。资源重复?一刀斩断。你琢磨市场给这次投票的反应,近乎全票通过,背后是对集团提效的真心期待。不再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一切“协同”为王,说“资源高度整合”,不是嘴上说说,是用票数用钱包来证明。合并协议里你能读出点狠劲儿,收购价连着涨,比最早那次公告足足高了4%以上,极氪股东能拿到更优的价格,甚至还能玩“现金+换股”这一套,真金白银和资本期权一块上场。

吉利极氪合并落地,股东高票通过,资本市场大鳄增持-有驾

这里面讲究的不止是“你情我愿”,更是吉利要在年底前定下交割时限。到时候,极氪变身吉利大家庭成员,资源不光能流转,高端、中高端到豪华市场一块吃进来,动力模式全覆盖,品牌矩阵彻底搭成了。想想剧本走到这里,不禁要问:吉利这么拼壳干啥?其实在新能源车钵满盆满、传统车企各自盘算的背景下,“成本革命”已经不是个新词儿了,但把技术、供应链、生产再到营销都协同一块,确实是吉利在写新答案。极氪不花冤枉钱,吉利不做重复建设,合并变成了效率大升级的代名词。桂生悦话说得扎实,“唯有大合并,协同效应才能最大化,‘一个吉利’才能再攀新高峰”。这不是喊口号,这是全行业卷技术、卷营销、卷估值的现实写照。大家都明白了,新能源汽车想赢,拼的是体系化升级,谁能打通技术和市场,谁就是最终赢家。

吉利极氪合并落地,股东高票通过,资本市场大鳄增持-有驾
吉利极氪合并落地,股东高票通过,资本市场大鳄增持-有驾
吉利极氪合并落地,股东高票通过,资本市场大鳄增持-有驾

说到这里,大家又该琢磨下一层意思了:极氪到底能给吉利带来啥?很多人以为,合并就是做大做强,规模越大话语权越多。其实要我说,这想法还不够深。极氪能“激活”吉利生态圈,不光是靠规模撬动,更凭借那一身“豪华基因”。你再细品极氪这一年半的业绩:综合毛利率超过特斯拉,技术溢价火力全开,SEA浩瀚架构、900V混动平台、千里智驾系统,原先都被当坏账烧钱的技术,眼下全是“转亏为盈”的资产。极氪让吉利一下子摸到“高价格带”这块肥肉,三款新旗舰都是杀手锏。银河M9(AI六座,25万级),领克900(混动版,全尺寸SUV),极氪9X(全球首个900V混动架构,高达50万一辆),这三把大锤下去,市场的高端区间全给填上了。咱说得通俗一点儿,吉利把品牌“阶梯作战”玩成了招牌:技术不止账面好看,更转化成可见的营收和利润。这旗舰阵列铺开,一度只在BBA和特斯拉看到的订单,眼下吉利也能条条通吃。

你可以这么想,极氪作为技术内卷时代的黑马,是吉利冲高端的桥头堡。早前新能源市场,谁家都说自己科技厉害,谁家说高端溢价。可市场眼睛是雪亮的,极氪交上20.6%的毛利率成绩单,预售订单次次秒破纪录,理想、问界都被逼着挪腾后排。银河M9一天抢4万辆订单,领克900高配版订单超六成都是36万以上,比BBA都吃香。极氪9X一分钟订单破4万辆,堪称收割BBA客群的魔王。这阵仗,不用开发布会,整个行业都“闻风丧胆”。你不得不佩服吉利这一招、不打无准备之仗,科技化品牌战略,已变成财务报表上的硬数据。技术顶层设计,品牌连续递进,吉利生态的“高端豪华”基因,算是被极氪刺激激活了。

吉利极氪合并落地,股东高票通过,资本市场大鳄增持-有驾

再深挖一层,必然得聊资本市场的反应。行业老玩家总说:“估值不是你自己说了算,是市场给你打分。”很长一段时间,吉利汽车市值被压在“传统制造”牌坊下,燃油车销量和利润才是硬指标。啥技术溢价、啥高端品牌,市场一概不买账。可极氪进来,估值逻辑一下子变天了,这叫“估值因子重塑”:豪华科技品牌,单车售价接近30万,毛利率全球顶级,与特斯拉比一比,已不是谁笑谁哭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全球化扩张”、“新能源智能技术”这两大增长引擎,立刻变成市场关心的核心。

并购之前,吉利拼销量但估值没跟营收联动。合并后,极氪的科技属性和高端品牌力,跟比亚迪和特斯拉一样,都成了拉动市值的“新天花板”。你再看机构资金如何下注?全是“用脚投票”的真实态度。最近几家大行给吉利汽车直接上调目标价——招商国际、中银国际都把目标价提到32港元,与9月初收盘价18.31港元一比,涨幅75%,给的空间相当充分。9月5号投票当天,吉利主力净流入高达2.78亿港元,增仓19.59%,这说明机构已经吃下定心丸,非常看好科技转型后的增长曲线。

要说资本市场最精明的那帮大鳄,可不是吃瓜群众。他们手里有的是乾坤大挪移的本事,早在吉利合并极氪初期就开始精准布局。别看机构总数小幅减少,实际持股集中度和合计数量都节节攀升。持股靠拢核心投资人,长期价值派下场,不图短线波动,专注基本面独有优势。你说贝莱德、先锋领航这些世界级玩家,近期都在增仓吉利?6.14亿港元砸进去,持股占到4.9%,一下成了第二大股东。这种“寡头式押注”,可不是心血来潮,大概率是看透了吉利新能源转型的长期价值。

吉利极氪合并落地,股东高票通过,资本市场大鳄增持-有驾

更有意思的是二季度新能源汽车基金持仓整体下滑,新能源板块基金占比还降了1.14个百分点。但吉利逆势增持,资本的态度和行业变化明显脱钩。年初到9月8号,吉利汽车股价涨了近26%,中银国际研报干脆调高2026年净收入预测到200亿元,“技术领导力、核心市场成长”直接被夸上天。这种涨势和机构增持局面,已成为资本向市场传递信心的标志:谁能实现技术和高端的双引擎,谁就能在港股市场刷榜登顶、缩小和电动车龙头之间的距离。

最后回顾,吉利这场合并极氪的操作,远不只是一次资产合并那么简单。短期看,是资源重组,资产整合,合力提升;中期呢,是品牌升级,“阶梯作战”布局全线覆盖;但放到更长远的资本故事里,这是一场估值进化论的活样本。吉利不再是单纯的制造老兵,极氪也不是孤胆英雄。他们组成的“新吉利”,既像主流品牌的大户,又兼有高端豪华的实力背书,制造与科技,传统和创新,两个极端终于凑成了完美车企模型。

资本市场没空吹泡泡,你是谁,你值多少,什么业务、什么技术、什么团队,全都有数字说话。这回,极氪成了吉利“自我认知”的放大镜——我是谁?我是值得更高估值的新一代中国车企,也是敢于和世界对话的新平台。一句话:我值得更多。也值了更多。

说到这儿,你怎么看吉利和极氪的融合大戏?你觉得国产汽车走到高端和科技这一步,还有哪些挑战没被“合并”消化掉?欢迎打在评论区,整点脑洞,一块聊聊这场中国车企的新时代。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