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时间,国内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插混、增程和纯电,形成了不同的技术路径,基本上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时候,都会在这三种类型的产品中稍微纠结一下。因为这三种产品类型各有优缺点,很多小伙伴买车的时候,还是会秉承“既要又要还要”的原则,当然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这些厂商做不到而已。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毫无疑问是标杆一般的存在,这不仅仅体现在销量层面,也体现在技术和产品的普惠方面,大家都知道,在插混车领域中,比亚迪是第一个将“可油可电”车型的亏电油耗降到3L以下的车企,同样也是第一实现纯电车“兆瓦”级充电功率的车企,当然也是第一个为包括10万级以下车型全系搭载包含高速NOA和全场景智能泊车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企。比亚迪的这些动作,都在物理地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持续进化和迭代,并且让新能源汽车迅速成为了主流车型。
之前,比亚迪宣布,通过一次OTA之后,比亚迪5.0插混系统车型的最低油耗来到了2.6L,相比于去年刚发布时的2.9L,少了0.3L,很多小伙伴觉得,对于插混这些来说,意义不大。毕竟随着车市内卷,车辆搭载的电池越来越大,纯电续航越来越长,人们使用纯电行驶的场景只会越来越多。所以对于厂商们来说,最应该做的,应该是提升插混和增程的充电速度,而不是降低油耗。
但是可能很多小伙伴还是没有完全读懂比亚迪等车企的用意,实际上像兆瓦闪充这样的技术,短期内是没有办法应用到10万级别的插混产品上的。原因也很简单,结构、技术和成本“三重限制”,所以对于10—20万级别的插混车型来说,亏电油耗依然非常重要。
而且我们一直认为,比亚迪一直在做一件非常有“当下特色”的实践,那就是通过油电协同的方式,弱化和模糊插混车型和纯电车型的界限。尤其是在使用费用方面。就拿2.6L的亏电油耗来说,百公里油耗2.6L,按照现在92号汽油7元/L的油价,每公里的平均费用0.18元,这基本上已经和很多纯电车每公里的平均费用差不多了,像小编的理想L8,在平均每度电0.8元的价格下,纯电行驶每公里的费用也就是这个水平。
比亚迪将插混车型在亏电状态下每公里的费用,压缩到和纯电车一样的水平,本质上就是为了弱化插混用户对用油的“胆怯感”,因为很多插混和增程的油耗比较高,容易和纯电行驶形成落差,所以大家会习惯性多用电、少用油,这样一来,可油可电车型没有续航焦虑的优势不仅发挥不出来,而且纯电续航焦虑反而加重了。而比亚迪的插混车型亏电油耗压到3L以下,就是让用户可以像使用纯电模式那样没有负担地燃油行驶,跑得更远。
可能很多小伙伴也都知道,比亚迪技术研发的路径,基本上都是“量产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也就是说现在已经用了快两年的DM 5.0技术,可能马上就要到换代的时候,而且DM6.0可能已经研发完成,具备量产条件了,可能最快明年就能切换了!而很明显的一点,DM6.0的亏电油耗大概率比现在还低,那么到了那个时候,插混车用电和用油在费用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作为消费者,可以开着插混车型,用纯电车的费用,一口气跑1000多公里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