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暴跌,吉利强势崛起,新势力杀疯了

最近这车市可真是热闹得不行,你要是稍微不关注,再回头一看,感觉整个天都变了。

就拿刚出炉的十月份汽车销量榜单来说吧,我敢说,不少老司机和准备买车的朋友看到后,第一反应都是揉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这榜单上的排名变化,简直比坐过山车还刺激,以前咱们觉得稳如泰山的格局,现在说变就变,让人看得是又惊又喜,心里头直犯嘀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个卖车跟卖白菜一样,常年霸占冠军位置的比亚迪,怎么突然就不是第一了?

比亚迪销量暴跌,吉利强势崛起,新势力杀疯了-有驾

反倒是吉利,像是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销量一下子冲得那么猛,直接就奔着第二名去了。

还有那些造车新势力,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尤其是那个零跑汽车,以前没怎么听过它这么大动静,怎么一个月就能卖出去7万辆车?

而另一边,之前一直被大家当成“模范生”的理想汽车,怎么就成了班里唯一退步的同学了呢?

这些问题啊,可真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咱们今天就坐下来,像街坊邻居唠嗑一样,好好把这里头的门道给掰扯清楚。

咱们先从最让人惊讶的这件事说起:比亚迪让出了销冠宝座。

过去这一两年,提到中国车市,比亚迪那就是当之无愧的“王”。

它的车从几万块的小海鸥,到几十万的汉、唐,产品线铺得满满当当,每个月销量一公布,三十多万辆的数字都快成了家常便饭,把好多合资品牌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可就在这个十月,老牌汽车集团上汽,这位平时不怎么显山露水的“老大哥”,突然发力,一个月卖出了45.4万辆车,硬是把比亚迪从冠军宝座上请了下来。

这事儿听着突然,但仔细想想,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上汽集团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旗下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荣威、名爵等等一大堆品牌。

比亚迪销量暴跌,吉利强势崛起,新势力杀疯了-有驾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门派,虽然没有一个天下第一的高手,但门下弟子众多,大家一起上,整体实力就非常恐怖了。

尤其是五菱的宏光MINIEV和缤果,在小型电动车市场里简直是“收割机”一样的存在,再加上大众的ID系列也在新能源市场站稳了脚跟,多点开花,积少成多,最终实现了这次超越。

这说明,汽车市场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暂时的领先不代表永远的胜利,家底厚、产品线广的企业,始终有翻盘的可能。

再来说说吉利,这家企业十月份的表现,用“狂飙”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很多人对吉利的印象还停留在帝豪、博越这些车上,觉得它稳是稳,但不够新潮。

谁能想到,它一个月能卖出超过30万辆车,一跃成为第二名。

吉利的成功,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一套非常聪明的“组合拳”打法。

你想想,现在的吉利,它有好几个“孩子”,而且个个能打。

想买十几二十万的家用新能源车,它有“银河”系列,L6、L7这些车,空间大、配置高、还省油;你要是追求性能和高端体验,它有“极氪”,那个极氪001,猎装轿跑的造型,开出去多拉风;你要是年轻人,喜欢潮流和设计感,它还有“领克”。

这三个品牌,定位分得清清楚楚,高端的极氪负责研发新技术、提升品牌形象,然后把成熟的技术下放到更亲民的银河系列上,让普通老百姓也能用更少的钱享受到好技术。

这种“兄弟们一起上”的集团化作战方式,既能保证整体的销量规模,又能让不同的品牌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棋下得实在是高明。

比亚迪销量暴跌,吉利强势崛起,新势力杀疯了-有驾

看完了传统车企的“神仙打架”,咱们再把目光转向新势力这边,那场面只能用“杀疯了”来形容。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就是零跑汽车。

这个品牌在很多人印象里,就是主打一个“便宜大碗”,但谁也没想到它能这么“大碗”。

一个月卖掉7万辆,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有华为光环加持的问界系列,简直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

零跑的成功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消费者心里想要的东西,用一个你没法拒绝的价格给到你。

就拿它的C系列车型来说,二十万不到的价格,给你配上大屏幕、智能驾驶、舒服的座椅,空间还特别大,续航也有增程和纯电两种选择,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这就好比你本来只想买个普通的智能手机,结果人家用同样的价格,给了你旗舰级的处理器和摄像头,这种好事谁会拒绝呢?

消费者现在可精明了,不再迷信什么品牌光环,谁给的东西实惠又好用,就买谁的账。

在零跑一骑绝尘的同时,蔚来、小鹏、小米这几家也都没闲着,齐刷刷地站上了月销4万辆的台阶,在新势力里算是站稳了第一梯队。

但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就在大家都在庆祝的时候,曾经的“新势力一哥”理想汽车,却显得有些落寞。

它的销量不光比上个月降了,跟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大跌了38%,成了这群新势力里唯一一个销量“双降”的。

比亚迪销量暴跌,吉利强势崛起,新势力杀疯了-有驾

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说白了,就是竞争太激烈了,而且理想的产品线有点“单薄”。

过去,三十多万买一台空间超大、没有续航焦虑的家庭SUV,理想的L系列是很多人的首选。

但现在,你看问界M7改款后卖得多火,还有小鹏X9这样的MPV也来抢市场,甚至理想自己新出的、更便宜的L6也分走了一部分L7、L8的客户。

当别人都在用更丰富的产品去覆盖更广的市场时,理想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难免会被围攻。

市场的耳光,打在谁脸上都是疼的。

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变化背后,其实揭示了当今中国车市的两个核心玩法。

第一个,就是谁能抓住20万以下这个主流市场,谁就能赢得未来。

现在大家挣钱都不容易,花钱买车这种大事,自然要精打细算。

人们不再仅仅追求一个牌子,而是实实在在地看这辆车给了我什么。

是不是有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让我开车更轻松?

比亚迪销量暴跌,吉利强势崛起,新势力杀疯了-有驾

空间够不够大,能舒舒服服地带全家出门?

用起来省不省钱,电费、油耗低不低?

咱们的国产品牌,像零跑、小鹏、吉利银河,就是抓住了这一点,用新能源技术,把过去合资品牌卖二十几万的配置,直接下放到十几万的车上,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第二个核心玩法,就是前面提到的“多品牌”策略。

单打独斗的英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流行的是“组团开黑”。

一个汽车集团,旗下有多个定位不同的品牌,就像一个工具箱,里面有锤子、有扳手、有螺丝刀,干不同的活儿用不同的工具。

高端品牌负责探索前沿技术,树立形象;中端品牌负责把技术用亲民的价格带给大众,实现销量;甚至还可以有个性化的小众品牌,满足特殊需求。

这样一来,既能赚钱,又能跑量,还能把品牌形象维持住,这才是长久发展的健康模式。

不过话说回来,车卖得太火爆也带来了新的烦恼,那就是“产能不足”。

现在很多热门车型,比如理想L6、小鹏的一些新车,都出现了订单多到生产不过来的情况。

消费者交了钱,却要等上一两个月甚至更久才能提车,这种“甜蜜的烦恼”其实非常考验车企的生产管理和供应链能力。

造车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缺一个零件,整条生产线都得停。

所以,现在的竞争已经不只是停留在产品设计和营销层面了,更是深入到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谁能更快地把手里的订单变成马路上跑的实车,谁才能真正把十月份的这股好势头,转化为年底的胜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