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连买车都像买彩票,而彩票的中奖概率还比你遇见一台兰博基尼Sian FKP 37高多了?
可能你平时连小区停车场的保时捷都没摸过,却已经在网上看过无数遍“电气化超跑”、“限量收藏”、“百台之内”、“价格比房还贵”这些词。
说实话,看到最近德国市场又挂出来一台Sian FKP 37,还不到120公里的准新车,标价327.25万欧元,我脑子里第一反应不是“好酷”,而是“这东西到底在炫什么?”炫技术?
炫身份?
炫时代的眼泪?
还是炫咱们老百姓买不起?
其实Sian FKP 37的出场很有意思。
它不是一台纯电车,也不是一台传统意义上的汽油怪兽,而是一个“混血儿”。
兰博基尼这家公司,拿着Aventador的平台,塞进一台V12发动机,再硬插一个48V轻混系统——这玩意还不是锂电池,是超级电容。
听起来像什么?
就像过去老一辈人吃饭时喜欢拿点新派调料,既不想彻底改口味,也不愿意完全守旧。
你说兰博基尼是保守的?
人家加了电。
你说它是激进的?
V12还在喘气。
结果出来这么一台限量怪兽,还美其名曰:“既是告别燃油时代,也是桥接电动未来”。
那问题就来了,“混合动力”这件事,到底是技术的进步,还是资本的游戏?
你看这套超级电容系统,充放电快,重量轻,听上去比锂电池高级。
但本质上,它提供的纯电驱动只是“打酱油”,不能让你纯电巡航,只能在你加速、换挡时帮你一把。
你要说这东西多划时代吧,多少有点像给大力士戴了个智能手环,测心率归测心率,真跑起来还是靠肌肉。
这也是兰博基尼一贯的调性:我要电气化,但我不完全相信“电气化”。
我还是要那一口V12的劲头,还是要机械的咆哮,电动,只不过是给油门加点味精。
再说价格。
327.25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670万,选装件都能赶上三线城市一套房。
你要说它值不值,我只能说,这玩意儿买的根本不是车,是故事,是身份,是别人没法拥有的“唯一”。
就像你小时候收集卡片,别人都能买到的你就没兴趣了,只有那一张“绝版”,你才觉得可以吹五年。
Sian FKP 37,就是大人世界的“绝版卡片”。
这台车还带着碳纤维外观,荧光绿点缀,内饰也是“Nero Ade + Verde Scandal”,还搞了个电致变色玻璃车顶。
兰博基尼跟你说,这不是概念车,是量产的,但你看了一圈发现,量产其实就是给极少数人量身定做,剩下的人只能远远围观。
我一直觉得,超跑的意义不在于它能不能跑得快,能不能拐得野,而在于它能不能“让人看见梦想”。
但这几年你会发现,梦想也分等级,分工龄。
普通人的梦想是什么?
房子、收入、健康、自由。
富人的梦想?
独一无二、稀有、收藏、炫耀。
你说这辆Sian,它其实更像是为储蓄过剩的资本市场造的一种“文化符号”,让少数人可以把传统机械和未来电气的纠结,变成一块可以炫耀的“车库艺术品”。
而且你发现没有,现在无论什么品牌,都在讲“电动化转型”。
奔驰、宝马、保时捷,每家都把电池、电机挂在嘴边。
可兰博基尼这次其实有点“小聪明”,它没有全力扑进新能源赛道,而是拿出个“混合动力过渡方案”,既不让老玩家伤心,也不让新玩家失望。
你说它是坚持传统?
其实也是一种市场妥协。
你说它是拥抱未来?
其实又有点犹豫。
就像我们买手机,既怕没有3.5mm耳机孔,也怕没有快充,总希望能两全其美。
其实到最后,大部分人用的都是被动接受的“新标准”,只有极少数人,还在怀念那个“最纯粹的年代”。
我最喜欢的是兰博基尼设计总监的那句话:“Sian不是为未来妥协的产物,而是燃油时代的告别信。”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不是被逼无奈,是我主动和过去说再见。
但我想问,如果真的那么洒脱,为什么还要坚持V12,还要用上让人念念不忘的机械声浪?
是不是其实每个品牌心里都明白,技术进步未必能替代情怀,速度与激情不一定等同于静谧与高效。
人,终究是有点恋旧的动物。
当然,这辆Sian FKP 37在二手市场上还出现了12万欧元的降价,买一辆亏一辆。
你说这玩意是不是也跟炒房一样,只要不亏太狠就是“收藏升值”?
但你仔细看,降价后的差价都能买下一辆全新保时捷718 Cayman或宝马M4。
普通人拿着这笔钱,可能会选实用的代步车,或者干脆买个小户型,安安稳稳过日子。
富人呢?
他们选择的,是一段“汽车科技与机械情怀交织的历史片段”,甚至是朋友圈里永远晒不腻的“限量超跑”。
你说,这样的汽车,到底是工业进步的象征,还是一种消费孤岛?
它到底是在引领技术,还是在标榜身份?
它到底是给未来指路,还是给过去做一个精致的坟墓?
我甚至怀疑,等电气化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这些限量V12的故事,最终会不会跟老式胶片相机一样,成为发烧友们用来怀旧的玩具?
最后,话说回来,咱们普通人的“汽车梦”,是不是其实更需要一台能充电、能养得起、能不掉价的靠谱家用车?
换句话说,超跑的速度、限量和豪华,是不是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远了?
还是说,哪怕只有一条朋友圈的距离,我们还是会用“点赞”的方式,给机械的美学再加一把火?
你觉得呢?
你会为了机械情怀舍弃电动化,还是已经乐于接受未来的智能出行?
欢迎大家评论区聊聊,毕竟不管梦想有多贵,讨论总是免费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