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徽的大众ID.与众掀起了波澜,说是降价四万,真降,还是假降?十六万多点,你觉得值得冲一冲吗?
有人还没反应过来,大众ID.与众,它是辆纯电SUV,这货原价摆那儿,很多人舍不得出手,这次可谓实打实地便宜,甚至搞出了免首付。你信吗?零首付。没骗你,免得你兜里空,想买车得提前打算的那点烦恼,大众直接告诉你:“咱们先上路,钱后续慢慢来。”这波操作,难怪销量呼呼往上窜。可话说回来,这车到底好到什么地步呢?还是只是让人被便宜冲昏头脑?
现在的买车逻辑真是玄学级别,价格一降,全网都在传:大众玩大了,真让利,真下场,连带合资品牌的“身价”也给拉低了一波。有人靠近点一看,感觉这车外观,不走花里胡哨路线,属于SUV和轿车的混合体。前脸大灯线条顺滑,直接连到侧面流线,整一体感出来了。有人喜欢这种“无缝衔接”的设计,车头细节也做出了点层次,不是那种一刀切的呆板,一眼看过去觉得挺顺眼。侧面镀铬饰条就像眼线,黑白对比,有点潮感。车尾厚实又不臃肿,不像有的SUV鼓包鼓得像要下蛋。整体用词评价:有点运动气,没压迫感,不突兀,反正正常人不会看了就嫌弃。
说起内饰,黑白双色,配大屏,说白了挺跟主流。现在大家都要大屏嘛,它中控就干脆整了个15英寸的,感觉比家里小电视还大一点,晚上还有氛围灯,车里面突然就有点“剧场感”。什么操作快、画面顺滑,这些体验都对得起这个价位的电车。有人纠结:驾驶信息怎么显示?方向盘后边塞了个迷你小仪表,看车速这些,别的得瞄大屏。智能配置也标配上了,方向盘左边是拨杆,用过的都说方便,开高速卡着自动跟车,不怕走神,不怕堵车。
空间,来点硬核数据,轴距2米7多,后排坐个1米78的壮汉腿前能塞俩拳,这事你信吗?反正身高标准人坐进去不累。后备箱也能真装,三个行李箱没压力,椅子还能一键放倒,空间拓展性算有诚意。其实储物格不算多,别的国产选手会塞得满满当当,大众偏克制点,水杯手机肯定能放下,够日常用就好。
动力这块,有低有高两配置。低配百公里7秒多破百,这加速力说不上猛男,但家用肯定足够。续航标610公里,当然电动车的续航向来一百有五十藏在保底玩笑里,但有人冬天实测能跑500多,其实挺实在。高配双电机,速度是快了,加速5秒多,但续航掉到550。要动力,续航自觉要往后挪一挪。至于快充,半小时冲到80%,和一般新势力车型也不见得有多大差距。电池是宁德时代的,这牌子懂车的都知道,就算你不懂,听听八年质保,心理也得吃颗定心丸。
不过最诱人的还是价格。不到十七万买合资纯电SUV?在前几年这跟天方夜谭一样。分期还款的方案也给到位了,每月几千,压力还行,不少刚工作一两年的小伙伴们拉着朋友来试驾。可这些钱到底省了多少?还得看你是哪个城市的什么优惠,谁家4S店给力谁做主。三四线城市销量爆了,为什么?因为十七万块钱能搞定空间够用,牌子还过得去的电车,真的不多啊!这正中年轻人下怀,都算成本、讲实用,谁傻傻多贴两万六万呢?
多少人买车最关心什么?还是实用体验呗。有人问:转向咋样?大众传统优势都保留着,开起来轻,动静之间很有欧系车范儿。高速稳,那点“忽左右”不会有,踩油门心里踏实。至于冬天电动车续航掉得吓人,ID.与众倒算保守派,暖风一开还能跑五百,网上都能搜到实际测评,不像某牌“公告续航=梦想数值”。
养车成本贵不贵?电车里算便宜的。一年三千来块,保养次数有限,省下加油的钱,基本能顶掉小保养。至于二手保值,也别指望有奇迹。ID.系列没国产车保值率高,不过大众的LOGO终归有点市场号召力,后边想卖人也不愁没人理。
还有一个现实难题,能不能养活得起电车?要说最近油价,连带食堂阿姨也开始吐槽比肉贵,电动车这时候自带省钱BUFFF。充电肯定比加油划算,家用电车真能省下每月二三百(甚至更多,看你怎么用),通勤合适。长途出行,有人担心充电桩。市区没问题,打个APP导航,显示一堆,郊区荒芜点就得提前规划好。万一半路趴窝?只能说现在比头几年好得多了。十年前电动车主像探险家,现在感觉已经能像正常人一样开车出门了。
综合下来,优惠幅度大、配置堆得够、品牌影响力也在线,难怪在目前的市场是年轻人优先考虑对象。尤其三四线城市高中低配都有人买,代步、家用都合适。
其实买不买这种车,归根结底还是得看你个人情况。有人就是非燃油不买,觉得充电不方便。也有人刚好首付捉襟见肘,大众免首付来了,立马心动。值不值,每个人心里都有笔账。
说实话,在政策、油价、家庭实际需求等多重压力下,ID.与众这回降价,带来的不只是几万块钱的直接优惠,更像是整个电动市场的小地震,合资品牌也不得不卷起来跟国产新能源掰掰手腕。原来合资电动车还高高在上,这下“下凡”了,等于变相帮更多年轻人开启了新能源用车的新选择。
回头想想,消费降级和品质升级,真的是合不拢的矛盾吗?其实不必纠结谁“碾压”谁。你想要啥样的生活方式,就选啥样的车。对环保有执念,追求省钱,偶尔还要一点品牌小虚荣?大众这波降价就是在悄悄告诉你:“什么都想要的时候,不一定非要选国产,也能低门槛入手合资”。但不管怎么选,提前算好自己的用车半径、预算和后续养护,钱要花在刀刃上啊老铁。
不过大家也别当脑热选手,不要被“价格战”蒙蔽了理性。多数时候,一辆车终归还是得陪你起码三五年。优惠再香,也要考虑好自己的使用场景。你家小区要是没充电桩,再省钱也变画饼。最好提前体验下,有没有哪点使用习惯不顺手,这些都是冷冰冰的数据和配置之外最真实的“坑”。
这波大众ID.与众降价潮,省下来的钱值不值,你准备跟上这波“电车浪潮”吗?留言聊聊,看看谁的选择能共鸣一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