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款宋L/Pro的dm车型上底盘、辅助驾驶升级,国内外竞品请跟进

一、上市政策与使用成本

2025 年 10 月 23 日同步上市的 2026 款宋 L DM-i 与宋 Pro DM-i,构建起覆盖 9.98 万 - 15.68 万元区间的产品矩阵:宋 L DM-i 官方指导价 13.98-15.68 万元,宋 Pro DM-i 官方指导价 10.28-12.28 万元,叠加 2025 年 11 月 30 日前的 3000 元无门槛超级置换补贴后,后者限时起售价下探至 9.98 万元。这一补贴政策在同级市场具备显著竞争力,宋 Pro DM-i 的无门槛规则对首次购车用户或跨品牌置换群体更友好。

26款宋L/Pro的dm车型上底盘、辅助驾驶升级,国内外竞品请跟进-有驾
26款宋L/Pro的dm车型上底盘、辅助驾驶升级,国内外竞品请跟进-有驾
26款宋L/Pro的dm车型上底盘、辅助驾驶升级,国内外竞品请跟进-有驾

从市场基数看,宋家族十年累计 380 万辆销量的积淀,使其成为中国品牌新能源 SUV 的标杆 —— 这一数据虽略低于哈弗 H6 家族超 400 万辆的累计销量,但宋家族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达 92%,远超哈弗 H6 新能源仅 35% 的占比,反映出其在电动化转型中的先发优势。此次双车同步焕新,本质是对细分市场的精准切割:宋 Pro DM-i 聚焦 10-12 万元家用刚需市场,宋 L DM-i 瞄准 14-16 万元品质升级市场,形成 "上下协同、精准狙击" 的竞争格局。

二、技术升级以及配置下放

1. 续航与油耗:第五代 DM 技术的具象化落地

宋 L DM-i 的 200km 纯电续航(CLTC 工况)与宋 Pro DM-i 的 133km 续航提升,核心源于电池系统的迭代:两款车型均搭载比亚迪最新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通过极耳结构优化(全极耳替代传统圆柱极耳),能量密度从老款的 140Wh/kg 提升至 165Wh/kg,其中宋 L DM-i 电池容量达 32.8kWh,较老款增加 42%,宋 Pro DM-i 电池容量则从 18.3kWh 增至 24.5kWh。

26款宋L/Pro的dm车型上底盘、辅助驾驶升级,国内外竞品请跟进-有驾
26款宋L/Pro的dm车型上底盘、辅助驾驶升级,国内外竞品请跟进-有驾

从实际场景适配来看:

通勤场景:宋 L DM-i 200km 续航可满足日均 50km 用户的周度通勤(剩余电量约 50km),配合周末 50km 短途出游可实现 "一周一充";宋 Pro DM-i 133km 续航则适配日均 30km 的通勤需求,补电频率较老款 80km 版本降低 40%。

26款宋L/Pro的dm车型上底盘、辅助驾驶升级,国内外竞品请跟进-有驾

油耗优化方面,宋 Pro DM-i 3.2L/100km、宋 L DM-i 3.4L/100km 的亏电油耗,得益于两点关键升级:一是 1.5L 插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从 43.04% 提升至 44.5%,通过优化燃烧室形状与进气滚流比(提升至 1.9)降低部分负荷油耗;二是新增 "智能能量回收自适应" 功能,下坡路段回收系数可从 0.2 升至 0.45,单路段多回收 6-9kWh 电量,相当于减少 0.35L/100km 油耗。但需客观说明,该油耗数据为 NEDC 工况值,实际城市拥堵路况下,两款车型亏电油耗分别约为 3.8-4.0L 与 4.0-4.2L,仍处于同级领先水平,但与宣传的 "全球最低" 存在细微差距。

26款宋L/Pro的dm车型上底盘、辅助驾驶升级,国内外竞品请跟进-有驾

2. 底盘与安全:高端技术下放的价值

宋 L DM-i 全系标配的云辇 - C 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与 TBC 高速爆胎稳行系统,是此次升级的核心亮点,也是比亚迪将高端技术下放的典型案例 —— 这两项配置此前仅搭载于汉 EV、唐 DM-i 等 20 万级车型,此次下探至 14 万级市场,显著拉低了智能底盘的准入门槛。

26款宋L/Pro的dm车型上底盘、辅助驾驶升级,国内外竞品请跟进-有驾

从技术原理看:

云辇 - C 系统通过电磁阻尼器实时调节悬架软硬(响应速度 0.05 秒),在颠簸路面可将振动频率从 15Hz 过滤至 5Hz 以下,确实能降低后排乘客晕车概率。

TBC 爆胎稳行系统通过轮速传感器与 ESP 协同,在 140km/h 内爆胎时可实现 "横纵垂" 三维控车,将横向偏移控制在 75cm 内。

宋 Pro DM-i 的后四连杆独立悬架升级同样值得关注:相比老款扭力梁悬架,横向刚度提升 50%,过减速带时多余弹跳可减少 60%,但实测显示其悬架调校偏舒适,高速过弯时车身侧倾角度达 4.5°,大于宋 L DM-i 的 3.8°,操控极限相对有限,更适配家用场景而非激烈驾驶。

三、配置调整带来的用户体验提升

1. 设计与舒适配置:实用性与成本的平衡

外观配色:宋 L DM-i 新增的官窑灰、星河米采用 5 层喷涂工艺(比普通漆多 2 道工序),宋 Pro DM-i 的冰珀青配色灵感源自宋代影青瓷,在日光下呈现温润质感。

26款宋L/Pro的dm车型上底盘、辅助驾驶升级,国内外竞品请跟进-有驾

电子怀挡:两款车型均换装集成式怀挡,换挡行程从机械挡的 10cm 缩短至 3cm,操作效率提升 70%,同时释放中控台储物空间(容积约 2.5L)。

舒适配置:宋 L DM-i 新增的一体式冷暖冰箱(-6℃至 50℃温控)容积约 6L,可容纳 4 瓶 500ml 矿泉水,但运行时会消耗 1.2-1.5kWh/10 小时电量,低温制冷模式下纯电续航会减少 8-10km。

26款宋L/Pro的dm车型上底盘、辅助驾驶升级,国内外竞品请跟进-有驾

天神之眼 C 辅助驾驶:基于 DiPilot 100 系统升级,新增通行效率优先、危险加塞提醒功能,智能泊车覆盖 300 余种场景,包括窄车位后视镜自动折叠、偏置泊车等实用模式。

26款宋L/Pro的dm车型上底盘、辅助驾驶升级,国内外竞品请跟进-有驾

总结:双车战略肥水不流外人田

2026 款宋 L / 宋 Pro DM-i 的焕新,本质是比亚迪 "技术普惠" 战略的深化:通过将云辇 - C、TBC 等高端技术下放,将 15 万级 SUV 的配置标准提升至 20 万级水平;以 3.2L/100km 的油耗突破,进一步压缩合资燃油 SUV 的生存空间。这种技术普惠,不仅巩固了比亚迪的市场地位,更推动中国品牌 SUV 从 "性价比内卷" 转向 "技术价值竞争"。

尤其是比亚迪宋L/宋Pro两款车型摒弃了曾经使用的3连杆结构,取而代之的是4连杆结构,比亚迪在逐步地告别那套悬挂系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