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广汽本田单月销量暴跌57%,生产线闲置率超50%;日产轩逸价格跌破6万仍难止颓势,昔日加价神车丰田汉兰达降价5万无人问津。 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24.8%骤降至2024年的9.6%,三年蒸发300万辆销量,相当于每天2740台车从中国市场消失。
一、从“加价神车”到“骨折甩卖”
比亚迪单月销量突破30万辆、国产车市占率冲上61%时,日系三巨头却深陷电动化滞后、智能化卡顿、用户信任崩塌的泥潭。 这场溃败背后,是技术路线的致命误判与中国产业链的绝对碾压。
2025年1月,广汽本田销量仅15,123辆,同比暴跌57%,创历史最差纪录。 广汽丰田主力车型凯美瑞、雷凌销量腰斩,部分4S店月均订单不足10台。
曾经需加价3万提车的丰田汉兰达,如今降价5万仍难挽颓势,月销仅7,888辆,同比下滑67%。 日产轩逸虽以34.2万辆登顶日系销量榜首,终端成交价跌破6万元,靠“白菜价”勉强续命。
日系车市场份额的崩塌速度远超预期
2020年,日系车还占据中国23.1%的市场份额,到2024年已骤降至9.6%。 三年间,日系车在华销量蒸发300万辆,相当于每天2740台车从中国市场消失。 边缘品牌率先崩盘:三菱停产中国业务,马自达月销仅7000台,铃木早在2018年彻底退出。
二、电动化龟速与智能化“石器时代”
电动化领域,日系车被中国品牌彻底碾压。 2025年1月,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7.4%,而自主品牌高达60.7%。
丰田首款纯电平台车bZ4X因软件漏洞三次召回,月销仅2000余台;本田直到2024年才推出纯电平台,日产旗舰电车艾睿雅月销仅300台,被网友嘲讽“不如杂牌”。
供应链短板进一步放大劣势
日系车机卡顿、功能简陋,导航依赖手机支架,被用户吐槽“诺基亚复刻版”。 华为问界M9搭载的ADS 2.0系统,自动泊车成功率98%,某日系竞品接管次数高达其7倍。
小鹏XNGP系统城市道路接管率降至0.13次/千公里,本田车型仍以机械仪表盘和基础车机为主,智能驾驶功能停留在“石器时代”。
日系三电系统国产化率不足30%,导致日产艾睿雅定价28.48万,比同级国产车贵40%。 反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成本更低;比亚迪三电系统100%自研,刀片电池量产成本较三元锂电池低30%。
三、从“工匠精神”到“躬匠精神”
日系车安全神话的破灭,成为压垮消费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雷克萨斯LM车祸车门锁死致1死2伤,三菱排放造假、斯巴鲁质检舞弊接连曝光。
同款车型在欧美用高强度钢,中国版减配;高田气囊致死事故中,中国消费者总是最后被召回。 网友怒斥:“一流车卖欧美,三流车卖中国! ”
日系车4S店保养价格是国产车的2倍,却连免费洗车都取消。 老车主吐槽:“买完不管,修车排队两小时,换零件等半个月。 ”
四、越降价越“掉价”
为挽救销量,日系车掀起疯狂降价潮:轩逸经典款降至5.98万,本田凌派跌破8万,凯美瑞降价至17.18万。
对比比亚迪汉DM-i起售价16.98万、全系标配L2智驾+10气囊,凯美瑞即使“骨折价”仍比国产车贵2000元,结果汉DM-i单月销量破2万,凯美瑞跌出前十。
日系车推出“0首付+5年贷”方案,实际年化利率超8%,总成本反超指导价。 消费者调侃:“省3万加油够开10年,谁还买日系? ”
五、年轻人把日系车标“冤种认证”
超60%为40岁以上人群,国产新能源用户80后、90后占比78%。 广州70后车主老张曾三次购买丰田卡罗拉,试驾比亚迪汉后果断置换:“国产车配置高、提速快,卡罗拉除了车标啥都不剩!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