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SUV暑假国道自驾1700公里只加油,强制保电实测油耗6.5L
我这车,说起来有点意思,是插混的那种。去年买的时候销售跟我吹了一堆配置,我光记得那句“你要不想充电,也能当油车开”。本来没太信,这次暑假一家人自驾去老家,跑了1700多公里,全程国道,真就全靠加油了,一次都没找过充电桩。
出发前琢磨着怎么设置省心,就在车机里把行驶模式调成混动,然后强制保电——先设80%,后来觉得太高,又改成70%,最后干脆50%。反正就是让发动机帮忙一直给小电池充着气。咱这20度的小电池,纯电续航也就110公里吧,不过这趟压根没用上纯电,全程空调2~4档,大热天怠速还老开着风扇。这么下来,两箱多一点的汽油,总共花了750块钱左右。群里有人问我成本,我算了一下大约每公里四毛五上下——师傅说比他那台老帕萨特低不少。我这紧凑型SUV快两吨重呢,不算轻。
一路上偶尔碰到修路,有时候堵半小时,那会儿发动机不转,全靠动力电池顶着空调。这功能其实挺冷门,以前都以为只有纯EV才这样,用久了才发现插混也能这么玩。有一次在服务区遇到个老司机,他说他以前总亏着用(就是一直把动力用到最低),结果换完一组小模块后悔死了——师傅念叨“你长期亏点,对锂离子寿命可不好”。后来大家群里都劝别长期亏点,多多少少留个20%以上对吧。
插混和传统燃油车到底差在哪?最明显是省油。我之前瞎琢磨,还真去查过参数,比亚迪那个第五代DMI发动机热效率据说46%多,全国最高水平之一。不过实际体验更直接:起步和低速都是靠小马达拉扯,不烧一滴汽油;等速度起来以后才让发动机接管,这样它始终保持高效运转。维修站师傅顺嘴一句,“高速巡航的时候,你看仪表盘稳定得很,那就是最省的时候。”城市堵堵停停时也是,小马达带滑行还能回收能量,这事儿普通燃油车做不到。
动能回收这个东西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噱头,上手之后发现确实有区别。有次下坡进村口,把脚松开刹车,仪表盘亮起绿色箭头,就是动能回收在工作。据邻居吐槽,他家的旧朗逸滑行全浪费掉,只听见刹车片吱吱响。而我的这台,每逢下坡、带挡滑行、电量就往上涨,好几次山路下来甚至比出发时还多一点。不光乘用轿车,大矿卡也是一样原理,据厂区朋友讲,他们那些几十吨的大卡,下山基本全靠势能发满一仓库的电,下趟再爬坡直接不用外部补充。
不过插混毕竟不是完全等同于燃油。如果哪天真只剩汽油、动力池干透(比如一直亏点模式),理论上还能跑,但会感觉肉不少,而且时间长对蓄力系统伤害大。我试过几回,为赶时间故意放到10%以下,一路上怠速抖得厉害,还担心哪颗芯片烧坏。“建议平常还是留足余量”,这是技师每年保养必念的一句口头禅。他们店里最近刚换下一批超低SOC(状态)的旧模块,说寿命至少短一年半载。所以如果像我们这种经常远途、懒得找桩的人,其实定期强制保个50-80%的策略挺靠谱,也不用天天惦记哪里有慢充快充。
还有一个冷门细节:很多人不知道怠速时空调耗的是哪个能源。在插混车型,只要不开发动机,空调都是吃动力池里的份额。这种设计特别适合夏天停车休息,不像以前家里的捷达必须踩着离合才能凉快十分钟,否则怕积碳或者憋坏水泵。一位维修老师傅曾感慨,“现在这些新技术啊,都不像我们当年那么折腾。”
最后顺便提一句二手行情,现在市场对这种配置的二手插混接受度越来越高,不过懂的人还是少,有些买家专挑那些没怎么长时间亏点使用过的车型,因为他们知道蓄力系统耐久性差异很大。有朋友去年卖掉自己首批国产PHEV,说价格比预期高三千,就是因为检测报告显示SOC始终维持合理范围内,被二手商夸了一通专业养护意识好。
免责声明: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见于销售随口介绍、微信群日常交流及维修站技师经验分享,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