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第一次见铃木隼时的心跳吗?是推背感把胃顶到嗓子眼,还是车身流线像猎豹似的扎进眼里,再或是发动机声浪震得耳膜发颤?
最近刚试过2025年第三代隼,从山路弯道到赛道极限,再到01000加速制动全流程,这台老传奇的新表现,还真让人有点意外。
回溯到1998年,初代隼刚亮相时那股狠劲,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刺激。当时在巴塞罗那Catalunya赛道试驾,没任何电子辅助的车就像脱缰野马,急刹时刹车皮和碟盘摩擦能溅出火星,稍不留神车身就想甩尾,敢把油门踩深的,都是真有两把刷子的老司机。
后来在西班牙海边高速上,有人实测到它能飙到220mph,换算过来就是354km/h,那会还没限速一说,这速度放现在看,都够让新手手心冒汗。对比现在新车普遍的电子限速,当年的隼简直是“野生猛兽”。
现在的隼可不一样了,满车的“电子保镖”彻底改了它的脾气。电子油门让动力输出像拧水龙头似的顺,BoschIMU惯性测量单元跟长了眼似的,能实时判断车身姿态;牵引力控制、弯道ABS、快排这些配置,把以前靠技术硬抗的风险都压了下去。
试了三种骑行模式才发现妙处:在盐湖城市区开C模式,油门反应柔得像开家用车,过减速带都不颠;拐进山路切A模式,动力随叫随到,弯道里车身稳得离谱。还有仪表盘,TFT彩屏和复古模拟指针混在一起,既显科技感又没丢老隼的魂,连转向灯都集成到车把里,车身线条比以前更干净。
性能数据上,新隼也没丢底子。市区巡航时开到120km/h,脚蹬几乎没振动,整流罩把风挡得妥妥的,手不麻肩不酸,座垫软硬度刚好,跑长途也不觉得累。
到了Catalunya赛道更惊喜,五档就能冲到175mph(282km/h),重刹时车身一点不晃,TC调去1级,就算后轮有点打滑也能瞬间拉回来。配的BridgestoneS22轮胎抓地力够强,刹车碟抗热衰减也给力,连续十几次重刹都没软脚。
最有意思的是弹射起步测试,分别试了3500、6000、8000转三个档位,3500转起步稳得像家用车,8000转时后轮会轻微打滑但马上被控制,最终01000全流程跑了11.84秒。查了下数据,1994年的KawasakiZX9R做同样测试要15秒多,这差距不光是动力,更多是电控系统的功劳——毕竟在1300米海拔的地方,老车早因为空气稀薄掉动力了,新隼却没受多少影响。
论硬实力,新隼1340cc发动机能输出190马力,7500转时就能爆150N・m扭矩,跟同级旅跑比,它的扭矩输出更线性,不会突然窜劲吓人。价格方面也得说句实在的,日本本土卖223.3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10.8万,可国内小贸渠道得20万往上,这差价确实让不少车迷犯难。而且它跟川崎ZX14R、杜卡迪PanigaleV4比,走的不是一个路子:后两者更像赛道利器,而新隼还保留着GT巡航的底子,长途舒服、偶尔疯一把也没问题,算是平衡得很到位。
有人说新隼没了当年的野性,可仔细想想,速度是传奇的根,稳控才是能走更远的路。20多年过去,它没丢让人心跳的动力,还多了让普通人也能驾驭的友好——这哪是变弱了,分明是进化得更懂人了。现在问题来了:要是让你选,是想找台老隼体验一把“野生”的刺激,还是选新隼舒舒服服地享受速度?评论区聊聊你的答案,看看有多少人跟你想法一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