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高速易事故,新司机扎堆,久不开车增风险

黑色轿车在后视镜里一闪而过,像是有人在玩命抽牌。你一脚油门还没来得及踩完,侧后方的车辆已经开始轮番挤进你的盲区,大灯闪烁,喇叭鸣叫,仿佛整个高速公路一夜之间变成了夹道迎新的比武大会。节假日的高速路,有时候不像通往假期的康庄大道,更像是一场考验人性的限时实验场。

如果把车流当成一群动物迁徙,节日高速是一次季节性繁殖——新司机、老油条、久不出动的“节能派”齐聚一堂,不知是庆祝团聚还是竞速角斗。你会忍不住想:如果我是当事人,会不会也是那条突然掉头、不看后镜的“鲶鱼”?

做刑侦这么多年,看过“车祸”两个字,最初以为就是金属与血肉的简单相遇,有保险拉锯,有交警吹哨。但后来发现人的变量,远远大于机械的误差。节假日高速事故频发,说到底不是路的问题,是人扎堆了,还都是些“久疏战阵”的驾驶员。你问我原因,其实不复杂——新手、新车、久不开车的人,一起上路玩团建。

先说说新手。中国人买车,有种奇妙的“逢年过节”仪式感。买新车,都是想着趁假期能风风光光回村——许久不见的三姑六婆都要围过来,“你这车多大排量呀?”带着刚拿到驾照的自信,以及在手机导航上输入目的地的忐忑。结果实际操作起来是,紧张、不会预判、不会保持车距,左脚发抖,右手发汗,方向盘握得仿佛对手是窃贼。新车还没磨合好,司机也没磨合好,两不靠谱,撞上的概率自然翻倍。每逢节假日,我都能在事故现场碰见那种连拖车师傅都一脸同情的新手司机,几乎是事故的集邮达人。

再到一年俩箱油派。我去年春节碰到一个“老法师”,车龄十五年,一年上高速的日子屈指可数,“平时就在小区里‘逛街’,高速一开就激动。”这样的驾驶员,有经验没情绪,但手生,路况久违,反应慢一拍。长期没跑高速,关键时刻忘了变道灯在左边还是右边,出了问题还习惯性甩锅“路太窄,车太多”。实际上,久不开车,技术退化得比电子产品都快,对危险感应的阈值也逐年下降——等反应过来,前边撞上了,身后车队也能绕城三圈。

至于被提及最多的“女司机”,又成了那锅永远冒着热气的汤。其实真说起来,性别并不是决定事故率的元凶。但数据摆在那儿:很多女司机平常不怎么开,节日可能被家人、朋友推上了驾驶席,“练练手”,“也别让车丢在车库长蘑菇”。由于不熟悉高速、紧张心态又重,常见问题就是开得特别慢。在城市里慢一点叫温柔,上了高速慢一点就像在游乐园堵门。其他司机一激动,闪灯、喇叭成了“爱的鼓励”,情绪互相感染,像是牛群里突然出现了脱缰的小羊,不出事故才怪。

说到底,高速上的事故多,除了驾驶水平,更是“节日人性实验”。平时咱们都在城市道路上打磨手感,最多练个掉头、起步。到了高速,一堆不熟的大路、陌生的规则、双向飞驰的车辆,只要有一点经验断档,就像骰子落地,全靠天意。加上节日期间高速免费,谁都觉得自己是节目主角,殊不知,百万人都是临时演员,后台根本没彩排过——结果自带高风险。

还有一些“幕后英雄”,节假日高速经常变“拼车秀场”。亲戚家一群人挤一辆车,副驾驶要和导航争吵,后座匀速输出零食、意见和情绪。路上小孩哭闹,老人提醒“慢点慢点”,气氛像极了春运火车——只不过这回,驾驶员得自己“打表”。一边熬着飞速车流,一边内心暗暗许愿“上天饶我”。

这些年,我见惯了节假日高速上的“风景线”:错过出口,急刹并线,追尾、剐蹭、肢体冲突。更甚者,下车就地拉扯,警察都成了临时心理咨询师。专业角度讲,最危险的并不是“开得快”,而是“突然慢、突然停”。高速路不是练“瑜伽”,每个人都是被漩涡裹挟的鱼,慢太多等于给后车出了道考题——而后车未必都能及格。

至于我这“旁观者”,常年蹲事故现场,有时候觉得自己比电视剧里死神更忙。遇事总能捡到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导航误导、天气太燥、孩子闹情绪、手机没电……每一桩事故背后,都是一场“众人拾柴”的合力。没人是绝对的反派,只有万变的情境。也算黑色幽默:事故高发季,保险公司都得加派人手,交警的朋友圈连夜爆炸,洗车店老板开始做心理准备——谁也不敢在节日开拓副业。

节假日高速易事故,新司机扎堆,久不开车增风险-有驾
节假日高速易事故,新司机扎堆,久不开车增风险-有驾
节假日高速易事故,新司机扎堆,久不开车增风险-有驾

偶尔想,如果有一天真的能让所有司机都冷静、理性,按章附法,少一点“假期冲动”,是不是这个每到节日就“事故翻倍”的魔咒会散去?但人性里总藏着一条“我能行”的轴心。高速路口就是新手、老手、偶尔手,一起“验证信仰”的舞台。

节假日高速易事故,新司机扎堆,久不开车增风险-有驾

所以,每逢节假日,面对高速上的事故频发,你会怪天气、怪车、怪导航,最终都得归结到那一句——“人,永远是变量。”如果你这次也上高速,不妨问问自己:你是哪一类“主角”?你是不是也在准备和时间、路况玩一局“心理博弈”?真正安全和成熟,从不是堵在路上嘴里抱怨,而是提前做好功课,警觉而平稳地驶过每一道无声的岔路。

至于节假日高速事故,苛责每一个新手、女司机、一年两箱油,其实治标不治本。你觉得“谁都该练练手”,但高速公路本来,就不是练习场。倒不如想一想:你下次开车,愿不愿意付出一点麻烦和耐心,来换一点别人和自己的安全?这个假期,你押注的是时间,还是责任?别等到了事故现场才给自己“补课”。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