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亿补贴最后60天,比亚迪秦PLUS荣耗版跌破8万,这台车让轩逸朗逸失去了什么
上周末陪老张去提车,他那台开了六年的雅阁刚卖掉,拿着置换补贴准备换辆新车。本来盯着轩逸看了大半年,结果在4S店门口犹豫了五分钟,最后直接拐进隔壁比亚迪展厅,当天就把秦PLUS DM-i荣耀版开回了家。问他为啥突然变卦,他掏出手机给我看了张截图——落地价7万8,比轩逸便宜一万多,还能上绿牌。“这账我算了三天三夜,实在找不到不买它的理由。”
这种场景最近见得多了。今年国家第四批以旧换新补贴取消了“旧车使用年限”的门槛,22个省份拿出690亿真金白银往外撒,单车最高能拿2万。秦PLUS荣耀版赶上这波红利,指导价本来就只要9.98万起,叠加各地补贴下来,部分地区裸车价已经杀到8万以内。一台带电的家轿,价格做到这个份上,多少有点不讲武德的意思。
便宜当然不是全部。真正让人动心的大概是那套第五代DM-i混动系统。1.5L发动机热效率做到46.06%,这数字拿去参加全球发动机评选都够格。平时上下班通勤,120公里纯电续航基本够用,晚上插上家里的谷电充一宿,折算下来每公里两毛钱都不到。周末带家人跑个长途也不慌,综合续航1200多公里,馈电状态下油耗还能控制在4升左右,比不少1.5T小排量涡轮还省。
电池安全这块,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那套针刺测试的视频,估计不少人在网上刷到过——钢针直接扎穿电芯,结果表面温度才60度,连烟都没冒。虽说日常用车大概率碰不到这种极端情况,但这种“不起火不爆炸”的底气,对家里有老人孩子的用户来说,多少是个安慰。前阵子南方暴雨,小区地库进了水,几台新能源车泡了一夜,就秦PLUS自己断电保护了,其他几台…反正拖车费都够买俩月油钱。
有人觉得,十万不到的车能有啥智能化可言。这倒真小看比亚迪了。12.8寸那块可旋转大屏,塞进了整套DiLink 4.0系统,连续对话的语音助手用起来挺顺手,不用每次都喊唤醒词。导航、听歌、调空调,一句话就能搞定。对比那些还在用小屏配手机映射的合资车,这套系统的使用频率明显高得多——我认识个女车主,说她每天上车第一件事就是跟车机唠两句,比跟老公话都多。
底盘调校这块,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组合看着平平无奇,但实际路感给人的感觉不太像十万内的车。过减速带没那么生硬,后排坐着也不会被颠得难受。电机低速扭矩来得快,红绿灯起步比旁边的自吸燃油车蹿得猛,这种体验开过就回不去了。虽然谈不上什么驾驶乐趣,但作为家用买菜车,该有的体面都给够了。
再说个更实际的——保值率。新能源车贬值快这事儿以前确实存在,但秦PLUS DM-i算是个例外。三年车龄保值率能到65%以上,已经超过轩逸、卡罗拉这些所谓的“理财产品”。二手车商那边反馈,这车收车价往往比挂牌价还高几个点,原因也简单:保有量大、配件好找、维修便宜,电池还有终身质保兜底。算下来三年后出手,实际亏的钱可能比燃油车还少。
最近跟几个车主聊天,发现他们购车逻辑挺一致:不求开得多爽,但求用得省心。北京那位车主算了笔账,一年通勤加周末出游,总共花不到1200块钱,对比以前开燃油车一年近万的油费,这差额够全家出去玩一趟了。还有位女车主说得更直白:“充电不求人,接孩子不怕堵车烧油,这就够了。”
产能这块倒是没啥可担心的。西安那个基地二期扩完,一年能出60万台,现在订车基本三天内就能提,有些地方甚至当天就有现车。这效率放在整个行业里都算快的,电池、电机、芯片都是自家的,供应链短得多。
眼下最关键的大概是时间节点。690亿补贴执行到今年12月底,先到先得,用完就没了。广东、江苏、浙江这些地方,补贴额度估计11月底前就见底。厂家倒是说了“国补兜底”,订车后补贴退坡差价他们补,但谁知道后面还会不会有别的变数。再加上年底冲量,4S店那边多少会放点血,综合优惠力度应该是全年最大的。
至于合资品牌为啥慌,道理很简单——当一台带电的车比燃油车还便宜、还省钱、配置还高的时候,那些靠品牌溢价支撑的产品就真没啥好说的了。轩逸、朗逸这些老面孔,在秦PLUS面前确实有点招架不住。不是说合资车不好,而是时代变了,玩法也得跟着变。
买车这事儿还是看自己的需求。如果你就是要个省心省钱的代步工具,对品牌没那么执着,秦PLUS DM-i荣耀版大概率不会让你失望。至于那些还在观望的朋友,剩下这两个月窗口期,或许值得抓紧去店里试试车、算算账,错过这波红利,下次不知道等到啥时候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