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电动车是资深品牌,销量为何落后?被后来品牌超越

在安徽某县城的一条电动车商业街上,绿源经销商陆伟的店面显得格外冷清。 他苦笑着告诉记者:“顾客进店扫几眼陈列,还没等导购开口,转头就去了隔壁的雅迪或爱玛。 ”

他的店铺月销量长期不足30台,同一街区的雅迪门店日均出货量可达几十台。 更让他无奈的是,部分消费者甚至将绿源误认为“杂牌车”。

绿源电动车是资深品牌,销量为何落后?被后来品牌超越-有驾

这种终端市场的残酷对比,折射出绿源作为行业“老字号”的尴尬处境。成立于1997年的它,比爱玛早两年、比雅迪早四年,却从未登顶行业销量榜首。

颜值即正义? 年轻人为何不买账

绿源的车型主打“经典永不过时”,主色调以灰、蓝、白、黑为主。 但这一策略在年轻消费者主导的市场中严重水土不服。

小牛官方调研显示,约73%的年轻用户购车时“第一眼被外观吸引”,而绿源的设计被诟病为“土”和“老龄化”。

对比之下,竞争对手们疯狂加码颜值战争:九号与变形金刚等IP联名推出机甲风车型,雅迪联手保时捷打造赛博朋克风格,台铃甚至每年更新低端车型配色以迎合潮流。

绿源电动车是资深品牌,销量为何落后?被后来品牌超越-有驾

技术咖输给广告战?

绿源曾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现实给了它一记重锤。 2022年,绿源营销费用仅2.6亿元,研发投入1.5亿元;而雅迪同期研发费用高达11.06亿元,且斥资赞助世界杯、签约明星代言,塑造“高端全球化”形象。

这种差距直接反映在品牌认知上:广州市场调研显示,雅迪和爱玛的品牌认可度均为55.7%,绿源仅有11.39%,位列第七

绿源引以为傲的液冷电机技术(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消费者中认知度极低,反而因营销乏力被贴上“技术落后”标签。

绿源电动车是资深品牌,销量为何落后?被后来品牌超越-有驾

14次抽检不合格与“一车骑10年”的悖论

绿源广告中强调“一部车骑10年”,监管部门的数据揭露了另一面:2023年以来,绿源车型14次登上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名单。

问题涉及鞍座非法改装、整车超重导致刹车距离增加等安全隐患。 黑猫投诉平台上,575条投诉集中指向车辆故障、续航缩水、电机漏油等问题。部分门店因违规提速被央视“315”晚会点名。

绿源电动车是资深品牌,销量为何落后?被后来品牌超越-有驾

3年净减少108家经销商

线下渠道的萎缩成为绿源销量的致命伤。 2022年,绿源经销商净减少108家,新开门店曾创下“两个月卖不出30台”的纪录。

在安徽界首市,雅迪和爱玛门店超80家,绿源仅存3家,且一家已挂出转租招牌。经销商陆洋算了一笔账:160平米门店年租金30万,年运营成本超40万,绿源单车毛利仅10%,远低于雅迪的18%。

没有销量支撑,售后维修盈利模式无从谈起,形成“卖不动→关店→更卖不动”的恶性循环。

绿源电动车是资深品牌,销量为何落后?被后来品牌超越-有驾

高端市场全面失守

当行业迈向智能化时,绿源显得措手不及。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在5000元以上高端市场,绿源销量排名第七。

消费者提及智能电动车时,首选雅迪、爱玛、九号、小牛,绿源未能进入前列。 其智能化功能仅停留在基础硬件支持,缺乏整车OTA升级能力,友商已实现全生态智能系统。

杠杆率97%,利润不足营收零头

绿源的财务数据暴露了深层危机。2020年至2022年,绿源累计营收106亿元,净利润之和仅2.17亿元,不及营收零头。

2023年其杠杆率激增至97%,现金储备仅3.95亿元,已资不抵债。 更严峻的是,存货周转天数长达36天,远超爱玛的16天。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