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马自达EZ-60:从山路到阳光下的大屏,合资新能源的另一面
那天在重庆南山盘山公路上,我第一次开到了EZ-60。拐进第一个弯的时候,副驾老刘还在嘀咕“电车嘛,不就是直线快”,结果三连发卡下来他就闭嘴了。方向手感紧实得像以前开的阿特兹,但底盘又不像老款那么硬邦邦,过减速带没弹飞手机,这点我挺意外。
这车是长安马自达转型新能源的第二个新动作,也是他们口中的“战略支点”。销售小王说得直白:“不光要卖得动,还要能撑住后面几年的牌面。”听着有点虚,其实意思就是不能只靠一两款车混日子,要把新能源的调性立起来。
有意思的是,它还是国内第一台反向出口欧洲的合资新能源SUV——之前那个EZ-6卖去欧洲直接叫MAZDA 6e,标价差不多35万人民币,比国内便宜到怀疑人生的9.98万可不是一个档次。这回EZ-60预售价放出来,小王偷偷说公司几乎零利润,“卷”是真卷,但品牌脸面也不能丢。
聊操控,这台被他们自己喊作“弯道王”的SUV,不是随便吹吹。有CDC可变阻尼减震、真9风道空气动力学套件,还有全系9气囊(这个价位真少见)。修理厂老李看了底盘,说用料和布置跟他印象里的国产电SUV完全不是一路,“这玩意儿跑高速压水沟都稳”。不过它日常并不挑衅你去飙车,高速巡航很安静,我试过让朋友家的狗坐后排,一路没吐——这个梗后来被群里笑话成了测舒适性的另类标准。
内饰里那块26.45英寸5K大屏,看着可能觉得平平无奇,但加了一层偏振膜之后,在正午太阳下居然一点都不反光。我当时还以为贴了膜,是售后干的活儿,小王才解释这是原厂设计,为此成本涨了一成。“别家嫌贵都不要,我们非要做”,他说的时候眉毛一挑,那种倔劲倒挺符合马自达脾气。这种隐蔽配置消费者买车时根本注意不到,就像全系标配9气囊一样,你可能一辈子用不上,可真遇事就知道值钱在哪儿了。
冷门细节还有几个,比如它座椅通风出风口的位置偏高些,所以夏天短裤坐上去不会凉到腿肚子;再比如充电口盖板内部加了一圈防尘胶条,这东西北方冬天下雪泥浆天特别好用,不会冻住卡死。我问工程师为什么做这些,他笑着说:“这种细节写进宣传册没人看,可我们自己心里清楚。”
也有人吐槽,比如方向盘按键布局太密集,新司机摸索半天找不到定速巡航开关;还有主驾储物格深度怪异,我放墨镜盒总会滑进去拿不出来。不过这些小毛病相比整体体验算不上致命伤,更像是个性使然——就像邻居老张形容他的旧CX-5:“优缺点都是骨子里的”。
九月份它就该上市,到时候街头能不能多见几辆不好说。但我记得南山那趟下来,下坡最后一个急弯前我轻踩刹车,它身形微微前探又稳住,那感觉让我想起十年前第一次开马自达3时心里蹦出的念头:原来喜欢开车,是可以被一台机器重新唤醒的事啊。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