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戈壁挖出12亿吨大油田,日产8200吨震惊全球

说个劲爆的——2017年,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的玛湖,冒出来个超级油田。对,是真的,不是段子;有口井一度日产高到8200吨,这数字够吓人的。我当时看到消息,就愣了——这也太猛了吧。

事情是这样铺开的:早在2005年,新疆油田公司就在那片戈壁里开始普查。地形特复杂,满是砾石层、断裂带,钻井难度像是在沙堆里找金子。2006年他们先打了几口浅井,有点油气迹象,但不够震惊人。后来2008年升级用三维地震,数据一堆一堆地处理,终于把玛湖凹陷盯上了。那地方主要是砾岩,渗透差、藏得深,常规办法根本撬不开。

新疆戈壁挖出12亿吨大油田,日产8200吨震惊全球-有驾

2010年左右打出一口关键井,超过3000米,流出来的是工业油流——几百吨/日,算是正式开了个头。随后资金跟上,钻井猛增。工程师们不服输,改钻头、换泥浆、搞特殊技术。到2013年发现多层叠套的油层,开始打水平井,把和油层接触面积拉长,产能一下子有戏。2014年有口井稳定产出,油质也还行,适合炼汽油柴油。到了2015年,团队估算三级地质储量超过10亿吨,靠岩芯化验慢慢确认。

2016年他们加大水力压裂,专攻砾岩的难题。一口井压裂后,日产冲破5000吨,数据看着就爽。环境团队也没有掉以轻心,地下水土壤有人盯着监测。到2017年上半年,多口井测下来,油藏是连片的。结果,2017年11月30日,新疆油田公司正式公布:玛湖油田三级地质储量12.4亿吨,探明5.2亿吨。嗯,这事一出,国内外都开始有反应——西方媒体那种既惊讶又酸的口气还能听得到。

接着是开发期,折腾了一圈又一圈。2018年第一批生产井上产,用电动泵抽油,管道接到克拉玛依的炼厂,冬天还得装加热防冻。2019年产量差不多接近百万吨。2020年疫情挡了一下勘探步伐,但生产基本稳住了,远程监控和注水增压啥的都上了。到2021年,他们铺开水平井群,总日产冲到上万吨的量级;2022年多井联采、单区日产破万也不是新闻。运输是个麻烦事儿,新疆远,修了专用公路和铁路,把油东运。到2023年,油气当量超过1800万吨,规模感很强。

新疆戈壁挖出12亿吨大油田,日产8200吨震惊全球-有驾

技术上也有亮点:为砾岩研发的专用钻井液、降成本的做法,卫星遥感监测地表,国产和进口设备混用,投入几十亿,几千人上阵。外媒有估算,把油当量折成桶的话有的说是38亿桶左右,反正西方机构和媒体都在看着。有人酸说“中国总是运气好”,但真要说,主要还是技术积累和现场苦干——不是靠侥幸。

环境和安全上,他们也做了不少功夫:建立环境监测站、封闭钻井液、定期查空气水质,尽量不把水土弄坏。还有加热防冻、自动化实时调参数,这些都是操作层面的细节,听起来不浪漫但很关键。

讲点我自己的想法吧——你别光看数字,玛湖这事对中国能源安全是真有用。石油还占主体,国际形势一乱,外部供应受影响,有个大基地顶着,总比空着强。国外眼红也正常:他们的老油田衰退,新找难,中国这边把深埋砾岩攻下来,自然成了话题。但我也不傻,石油是不可再生的,环境问题必须盯着,不然得不偿失。

新疆戈壁挖出12亿吨大油田,日产8200吨震惊全球-有驾

玛湖是实打实的成果:从2005年开始的长期摸索,到2017年那次正式宣布,再到后面的投产、规模化,都是一步步堆出来的。你要问未来会怎样?我觉得会继续往深里钻、技术迭代、提高采收率,同时补基础设施——路、管道、人手。这事儿听着让人激动,但也别乐观过头。谁知道下一步全球能源怎么走呢?你说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